乌梁素海生态补水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进展 | 第11-19页 |
·湖泊生态修复的国内外进展 | 第11-13页 |
·生态补水的研究情况 | 第13-16页 |
·生态需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河套灌区及乌梁素海概况 | 第21-30页 |
·河套灌区生态系统现状 | 第21-25页 |
·河套灌区简介 | 第21页 |
·灌区水资源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排灌系统的发展 | 第22-25页 |
·乌梁素海及周边及相关水域水资源质量状况 | 第25-29页 |
·乌梁素海概况 | 第25-27页 |
·退水水量 | 第27页 |
·湖区及退水水质 | 第27-28页 |
·黄河水质现状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乌梁素海生态需水研究 | 第30-42页 |
·湖泊生态需水内涵及相关概念 | 第30-32页 |
·内涵 | 第30-31页 |
·相关概念 | 第31-32页 |
·湖泊生态需水量估算方法 | 第32-35页 |
·水量平衡法 | 第32-33页 |
·换水周期法 | 第33页 |
·最小水位法 | 第33页 |
·功能法 | 第33-35页 |
·不同计算方法比较 | 第35页 |
·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第35-36页 |
·主要保护目标 | 第35-36页 |
·生态保护步骤 | 第36页 |
·计算范围和水平年 | 第36页 |
·乌梁素海的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36-41页 |
·水量及水质资料 | 第36-38页 |
·乌梁素海生态需水量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乌梁素海生态补水研究 | 第42-64页 |
·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模型 | 第42-51页 |
·黄河流域概化及节点描述 | 第42-44页 |
·模型变量说明 | 第44页 |
·生态补水模型的目标 | 第44-46页 |
·约束条件 | 第46-47页 |
·生态补水模型的求解 | 第47-50页 |
·生态补水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50-51页 |
·生态补水方案拟定 | 第51-58页 |
·生态补水时机确定 | 第52-55页 |
·生态补水方案拟定 | 第55-58页 |
·生态补水计算结果 | 第58-63页 |
·现状2005年生态补水结果 | 第58-59页 |
·2015水平年生态补水结果 | 第59-61页 |
·2020水平年生态补水结果 | 第61-62页 |
·各不同水平年补水结果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生态补水方案评价研究 | 第64-80页 |
·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方案评价理论及模型体系框架 | 第64-65页 |
·评价的概念 | 第64页 |
·评价的内容 | 第64页 |
·评价的程序 | 第64-65页 |
·生态补水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5-67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65-66页 |
·指标体系框架 | 第66-67页 |
·方案评价模型简介 | 第67-71页 |
·线性加权综合法 | 第67-68页 |
·乘法合成法 | 第68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68-71页 |
·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方案评价 | 第71-77页 |
·线性加权法的基本分析方法 | 第71-73页 |
·生态补水方案评价指标确定 | 第73-77页 |
·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成效 | 第77-79页 |
·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系统改善作用 | 第77-78页 |
·对预防内蒙古河段突发水污染发生的作用 | 第78页 |
·对内蒙古河段防凌的作用 | 第78-79页 |
·预防头道拐断面预警流量的作用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建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