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TiO2微球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30页 |
| ·TiO_2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光催化机理 | 第10-12页 |
| ·半导体能带理论 | 第10-11页 |
| ·TiO_2光催化机理 | 第11-12页 |
| ·纳米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12-16页 |
| ·物理法 | 第12-13页 |
| ·化学法 | 第13-16页 |
| ·光催化剂的固定化 | 第16-19页 |
| ·载体的选择和作用 | 第16-18页 |
| ·负载对TiO_2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纳米TiO_2光催化剂改性 | 第19-23页 |
|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 第19-20页 |
| ·非金属离子掺杂 | 第20-21页 |
| ·贵金属沉积 | 第21页 |
| ·半导体复合 | 第21-22页 |
| ·有机染料表面敏化 | 第22-23页 |
| ·表面螯合及衍生作用 | 第23页 |
| ·纳米TiO_2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 ·污水处理 | 第23-24页 |
| ·空气净化 | 第24-25页 |
| ·抗菌除臭 | 第25页 |
| ·自清洁表面 | 第25-26页 |
| ·光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 | 第26-28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8-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28-30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0-39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0页 |
| ·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4页 |
| ·溶胶-凝胶法反应机理 | 第30-32页 |
|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 ·负载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4页 |
|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35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34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34页 |
| ·热重分析(TG-DSC) | 第34-3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5页 |
|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 第35页 |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5-39页 |
| ·试验装置 | 第35-36页 |
| ·实验步骤 | 第36页 |
| ·分析方法 | 第36-39页 |
| 3 TIO_2/硅胶微粒的制备及改性 | 第39-52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TiO_2/硅胶微粒的制备 | 第40-43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40页 |
| ·载体的预处理 | 第40-41页 |
| ·TiO_2/硅胶微粒的制备 | 第41-42页 |
| ·LZT/硅胶微粒的制备 | 第42-43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3-47页 |
| ·SEM分析 | 第43-44页 |
| ·XRD分析 | 第44-45页 |
| ·红外(IR)图谱分析 | 第45-46页 |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 ·Uv-vis分析 | 第47页 |
| ·LZT/硅胶微球催化活性评价 | 第47-51页 |
| ·煅烧温度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 ·通气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 ·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高强度TIO_2微球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2-65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高强度微球的制备 | 第52-55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5-58页 |
| ·SEM分析 | 第55-56页 |
| ·XRD图 | 第56-57页 |
| ·IR分析 | 第57-58页 |
| ·负载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8-60页 |
| ·涂膜次数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 ·负载光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59-60页 |
| ·活性艳红K-2BP的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60-63页 |
| ·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 ·通气量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活性艳红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62页 |
| ·H_2O_2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5 结论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