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一、法官职业化概述 | 第15-20页 |
(一) 法官职业化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法官职业化的特征 | 第16-18页 |
1、专业化 | 第16页 |
2、独立性 | 第16-17页 |
3、中立性 | 第17页 |
4、消极性 | 第17页 |
5、精英化 | 第17-18页 |
6、同质化 | 第18页 |
(三) 法官职业化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1、法官的职业资格制度 | 第18页 |
2、法官的职业培训制度 | 第18-19页 |
3、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 | 第19页 |
4、法官的职业责任与职业道德机制 | 第19-20页 |
二、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0-26页 |
(一) 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3页 |
1、法官职业化是法学和司法活动高度专业化以及法律思维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 第20页 |
2、法官职业化是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 第20-21页 |
3、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 第21-22页 |
4、法官职业化有利于实现公正、高效和权威的司法价值理念 | 第22-23页 |
(二) 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6页 |
1、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法官职业化提供了良好基础与环境 | 第23-24页 |
2、我国各项体制改革为法官职业化提供了生存的契机 | 第24-26页 |
三、法院现代化建设对法官职业化的基本要求 | 第26-32页 |
(一) 法官的精神和理念要求 | 第26页 |
(二) 法官的学历要求 | 第26-27页 |
(三) 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 | 第27-30页 |
1、坚持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为民 | 第27页 |
2、坚持司法独立,维护法律权威 | 第27-28页 |
3、坚持超然中立的审判立场,发扬正直、清廉的职业正气 | 第28-29页 |
4、培养高度的职业自律性,避免任何有损司法形象的行为 | 第29页 |
5、深入钻研法律业务,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第29-30页 |
(四) 法官的生活经验要求 | 第30-32页 |
四、中国法官职业化的现状及其症结 | 第32-39页 |
(一) 中国法官的现状 | 第32-35页 |
1、法官的数量 | 第32页 |
2、法官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 第32-34页 |
3、法官队伍个体间素质参差不齐,同质化极不充分 | 第34页 |
4、法官的意识素质和伦理素质存在欠缺 | 第34-35页 |
(二) 法官职业化存在的障碍 | 第35-39页 |
1、从纵向角度看主要是法院内部设置行政化 | 第35页 |
2、从横向角度看主要是法院与外部其他力量存在矛盾和冲突 | 第35-37页 |
3、法官职业化面临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的压力 | 第37-39页 |
五、法官职业化改革的实现途径和解决方式 | 第39-51页 |
(一) 确定各级法院法官员额,推行法官助理制度,确立法官在法院的核心地位 | 第39-40页 |
1、法官员额的确定要考虑中国国情和现行的审级制度 | 第39-40页 |
2、推行法官助理制度,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缓解法官工作压力 | 第40页 |
(二) 建立严格的法官选拔制度,明确法官准入机制 | 第40-42页 |
1、担任法官必需具备法定的学历资格及司法资格 | 第41页 |
2、法官的选任方式和程序需改善 | 第41-42页 |
3、我国法官选任的对象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 第42页 |
(三) 改革法官的考核和培训制度,保障法官的专业素 | 第42-44页 |
1、完善法官的考核制度 | 第42-43页 |
2、完善法官的职业培训制度 | 第43-44页 |
(四) 改革现行的法院管理和运行机制,协调行政与司法的关系 | 第44-47页 |
1. 调整现行的管理机制 | 第44-45页 |
2. 协调法院的运行机制 | 第45-46页 |
3. 改革法院财政管理体制 | 第46-47页 |
(五) 确立法官的地位,建立完善对法官的保障体系 | 第47-48页 |
1. 法官的身份保障 | 第47页 |
2. 法官的经济保障 | 第47-48页 |
3. 法官的权利保障 | 第48页 |
(六) 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培养法官后备人才 | 第48页 |
(七) 深化监督体制改革,为职业法官保驾护航 | 第48-51页 |
1、内部监督体制方面 | 第48-49页 |
2、外部监督体制方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