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连作障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 第12-16页 |
·土壤有害微生物的积累 | 第12-13页 |
·植物的化感作用 | 第13-15页 |
·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的改变 | 第15-16页 |
·辣椒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 | 第16-19页 |
·影响辣椒根系矿质元素吸收的环境因素 | 第16-18页 |
·辣椒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意义及选题依据 | 第19-21页 |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19页 |
·选题依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1-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供试土壤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农艺性状的测定 | 第21-22页 |
·株高 | 第22页 |
·茎粗 | 第22页 |
·叶长和叶宽 | 第22页 |
·单株结果数 | 第22页 |
·果长 | 第22页 |
·单果重 | 第22页 |
·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2-25页 |
·试验设备 | 第22-23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23页 |
·土壤和线辣椒植株中氮素的测定 | 第23页 |
·土壤和线辣椒植株中磷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线辣椒植株中钾、钙、镁、铁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线辣椒植株中锰、硼、锌、钼、铜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土壤中钾、钙、镁、铁、铜、锰、锌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土壤中硼、钼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连作对线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6-28页 |
·连作对株高、茎粗的影响 | 第26-27页 |
·连作对叶长、叶宽及叶形指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连作对不同生长期线辣椒植株不同部位含氮量的影响 | 第28-31页 |
·连作对不同生长期线辣椒根系含氮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连作对不同生长期线辣椒茎杆含氮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连作对不同生长期线辣椒叶片含氮量的影响 | 第30页 |
·连作对不同生长期线辣椒果实含氮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连作对定植后 60 d、90 d 线辣椒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9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P 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K 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Ca 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Mg 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Fe 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Mn 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Cu 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Zn 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Mo 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连作对定植后60 d、90 d 线辣椒植株 B 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连作对线辣椒果长及产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连作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连作对土壤中有效钾、镁、铁、锌以及硼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连作对土壤中速效磷、有效钙、锰、铜以及钼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连作对土壤 pH 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6页 |
·关于连作对线辣椒农性状的影响 | 第43页 |
·关于连作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关于连作对定植后 60 d、90 d 线辣椒植株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7页 |
·连作对于线辣椒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6页 |
·连作对于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连作对于线辣椒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