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丽江纳西族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社会背景第8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研究现状第9页
   ·研究创新点第9-10页
第二章 旅游纪念品概述第10-14页
   ·旅游纪念品的概述第10-11页
     ·旅游产品的概念第10页
     ·旅游商品的概念第10页
     ·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第10-11页
   ·旅游纪念品的分类第11-12页
   ·旅游纪念品的特点第12页
   ·旅游纪念品的地位和作用第12-13页
   ·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意义第13-14页
第三章 丽江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环境分析第14-33页
   ·丽江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介绍第14-23页
     ·丽江区位特征第14页
     ·丽江旅游现状第14-15页
     ·丽江旅游资源介绍第15-18页
       ·自然资源第15-16页
       ·文化资源第16-18页
     ·纳西族东巴文化概述第18-20页
       ·纳西族第18页
       ·东巴文字第18-19页
       ·东巴仪式第19页
       ·东巴文化现状第19-20页
     ·丽江纳西族传统手工艺门类第20-21页
     ·丽江纳西族建筑风格与服饰特点第21-23页
       ·建筑风格第21页
       ·服饰特点第21-23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分析第23-29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的产品调查状况第23-24页
     ·丽江古城旅游纪念品销售商铺调查第24-27页
       ·古城各类旅游商品商铺数量第24页
       ·图表分析第24-27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消费现状分析第27-28页
       ·丽江游客群分析第27-28页
       ·丽江游客消费数据统计第28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市场秩序现状第28-29页
       ·历史状况第28-29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产销滞后的原因分析第29-33页
     ·传统工艺品销售状况第29-30页
     ·创新旅游纪念品销售状况第30-31页
     ·外来旅游纪念品销售状况第31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产销滞后的原因分析第31-33页
第四章 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原则第33-37页
   ·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学科基础第33页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原则第33-34页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模式探讨第34-35页
     ·旅游纪念品的主题筛选第34-35页
     ·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具体途径第35页
   ·民族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关系第35-37页
     ·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基础第35-36页
     ·民族旅游纪念品对促进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意义第36页
     ·民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第36-37页
第五章 丽江纳西族旅游纪念品开发具体途径第37-50页
   ·以纳西族审美意蕴为途径的设计第37-39页
     ·纳西族的审美特点第37页
     ·以纳西族审美意蕴为途径的设计第37-38页
     ·以纳西族的审美意蕴设计的具体操作建议第38-39页
   ·以旅游纪念品的功能性为途径的设计第39-45页
     ·从纪念性入手的设计第39-41页
       ·从纪念性入手设计的具体操作建议第39-41页
     ·从实用性入手的设计第41-42页
       ·从实用性入手设计的具体操作建议第41-42页
     ·从装饰性入手设计的具体操作建议第42-45页
   ·高、中、低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第45-47页
     ·丽江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第45页
     ·丽江高档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策略第45-46页
     ·丽江中档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第46页
     ·丽江低档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第46-47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化设计第47-50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建设第47页
     ·丽江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第47-50页
       ·旅游纪念品的包装概念和功能第47-48页
       ·丽江旅游产品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8页
       ·解决丽江旅游纪念品包装的问题的途径第48-50页
第六章 设计实践第50-53页
 方案一:木质钥匙型挂牌第50-52页
 方案二:木雕杯垫、餐垫组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宜兴蜀山古南街外部空间研究
下一篇:无锡传统民居庭院空间营造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