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尼德斯”之魅--中国解放区复仇文学主题的法律文化阐释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绪论 | 第15-49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15-23页 |
二、解放区文学主题研究综述 | 第23-40页 |
三、"法律与文学":视角与方法 | 第40-49页 |
第一章 "欧美尼德斯"们醒了 | 第49-105页 |
第一节 以"道德"非"法" | 第49-58页 |
第二节 对立格局的强化 | 第58-89页 |
一、"恶法"符号 | 第58-62页 |
二、"酷刑"场景 | 第62-65页 |
三、"败诉"事件 | 第65-69页 |
四、"惧讼"细节 | 第69-73页 |
五、"无讼"空间 | 第73-89页 |
第三节 一个孕育着复仇的乡土社会心理空间 | 第89-105页 |
一、仇恨·愤懑 | 第90-97页 |
二、复仇!复仇! | 第97-98页 |
三、复仇的现实正当性及其革命逻辑 | 第98-105页 |
第二章 在"报应正义"的天平上 | 第105-149页 |
第一节 报应正义 | 第105-112页 |
一、刑罚学意义上的"报应" | 第106-108页 |
二、正义的"惩罚" | 第108-112页 |
第二节 仪式·符号·意象 | 第112-122页 |
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 第113-119页 |
二、以"血"还"血" | 第119-122页 |
第三节 "罪"与"罚" | 第122-149页 |
一.罪·恶·孽 | 第122-131页 |
二、复仇·报应·革命 | 第131-143页 |
三.革命叙事框架中的私力复仇"小动作" | 第143-149页 |
第三章 颠覆与重构 | 第149-197页 |
第一节 复仇:"秩序"与"反秩序" | 第149-155页 |
一、一个古老的秩序"原型" | 第150-152页 |
二、秩序的"敌人" | 第152-155页 |
第二节 "公力报应"与秩序"革命" | 第155-178页 |
一、一个初创的政治法律空间 | 第156-161页 |
二、"侠"与"神"替天行道 | 第161-168页 |
三、"清官"为民做主 | 第168-178页 |
第三节 "报应符号"与"复仇民众"之间 | 第178-197页 |
一、"诉苦复仇"运动与解放区土改小说 | 第179-181页 |
二、旧乡土秩序空间与"报应符号"反秩序角色的生成 | 第181-183页 |
三、仇恨心理空间与两大反秩序角色关系的建立 | 第183-185页 |
四、民众"复仇者"的诞生与新秩序的重构 | 第185-197页 |
第四章 "身体"的涅槃 | 第197-245页 |
第一节 复仇者的"身体史" | 第199-217页 |
一、复仇者的原始"身体"图像 | 第200-205页 |
二、在伦理、政治的"驯化"下 | 第205-210页 |
三、"受宠"的肉身 | 第210-213页 |
四、超越与转型 | 第213-217页 |
第二节 "新身体"的诞生 | 第217-245页 |
一、法权的"身体" | 第220-235页 |
二、理性的"身体" | 第235-24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245-263页 |
附录Ⅰ 西方与国内的"法律与文学"研究 | 第263-281页 |
附录Ⅱ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论争 | 第281-289页 |
附录Ⅲ 古代中国法律与传统复仇主义 | 第289-297页 |
附录Ⅳ 解放区复仇文学作品要目 | 第297-301页 |
参考文献 | 第301-307页 |
后记 | 第307-3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