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引言 | 第14-17页 |
1.1.1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 | 第15-16页 |
1.1.2 润湿性 | 第16-17页 |
1.1.3 表面自由能与表面粗糙度 | 第17页 |
1.2 润湿性能的基本理论原理 | 第17-20页 |
1.2.1 理想表面的固体润湿性能 | 第17页 |
1.2.2 非理想表面的固体润湿性能 | 第17-20页 |
1.3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1.3.1 刻蚀法 | 第20页 |
1.3.2 溶液浸泡法 | 第20-21页 |
1.3.3 电化学法 | 第21页 |
1.3.4 溶胶凝胶法 | 第21-22页 |
1.4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 第22-25页 |
1.4.1 油水分离 | 第22-23页 |
1.4.2 防腐蚀 | 第23页 |
1.4.3 自清洁 | 第23-24页 |
1.4.4 减阻 | 第24-25页 |
1.4.5 抗菌 | 第25页 |
1.5 超疏水-超亲油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5.1 超疏水-超亲油过滤材料 | 第25-27页 |
1.5.2 超疏水-超亲油吸油材料 | 第27-28页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8-30页 |
第2章 气相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疏水改性的不锈钢网膜 | 第30-46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32页 |
2.2.2 底材的预处理 | 第32页 |
2.2.3 不锈钢网膜的疏水改性 | 第32页 |
2.2.4 样品表征 | 第32-33页 |
2.2.5 油水分离性能以及稳定性测试 | 第33页 |
2.2.6 循环能力测试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5页 |
2.3.1 改性不锈钢网膜的表征 | 第33-35页 |
2.3.2 改性不锈钢网膜的表面润湿性 | 第35-39页 |
2.3.3 改性不锈钢网膜的表面组成分析 | 第39-41页 |
2.3.4 油水分离性能以及稳定性测试 | 第41-43页 |
2.3.5 改性不锈钢网膜的循环能力测试 | 第43-44页 |
2.3.6 VTMO/TS720 疏水剂对不锈钢网膜疏水改性的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12-羟基硬脂酸改性的不锈钢网膜 | 第46-60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3.2.3 样品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4 样品的表征 | 第48-49页 |
3.2.5 油水分离性能以及循环能力测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3.3.1 不锈钢网膜的形貌 | 第49-50页 |
3.3.2 刻蚀时间及溶剂对网膜粗糙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3 12-HSA改性的不锈钢网膜的润湿性 | 第52页 |
3.3.4 12-HSA改性的不锈钢网膜表面组成分析 | 第52-55页 |
3.3.5 油水分离性能及稳定性测试 | 第55-57页 |
3.3.6 多级并联油水分离装置 | 第57-58页 |
3.3.7 12-HSA对不锈钢网膜疏水改性的机理分析 | 第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正十八硫醇改性的不锈钢网膜 | 第60-78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4.2.3 利用SPSS软件设计正交实验 | 第61-62页 |
4.2.4 正十八硫醇改性不锈钢网膜的制备 | 第62页 |
4.2.5 表征 | 第62页 |
4.2.6 油水分离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4.2.7 改性疏水网膜附着力检测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7页 |
4.3.1 疏水不锈钢网膜材料的形貌 | 第63-64页 |
4.3.2 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4.3.3 改性不锈钢网膜的润湿性 | 第68-75页 |
4.3.4 疏水改性不锈钢网膜附着力测试 | 第75页 |
4.3.5 疏水不锈钢网膜的油水分离性能 | 第75-76页 |
4.3.6 实验原理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8-8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硕士攻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