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 第10-14页 |
| ·全球生产网络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 ·加工贸易升级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13-14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 ·全球生产网络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 ·加工贸易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全球生产网络和加工贸易升级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8页 |
| ·交易费用 | 第18-19页 |
| ·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的动态比较优势 | 第19-21页 |
| ·加工贸易升级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加工贸易与传统比较优势 | 第21页 |
| ·加工贸易升级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2页 |
| ·加工贸易升级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 第22页 |
| ·加工贸易升级与动态比较优势 | 第22-24页 |
| 第3章 全球生产网络中知识转移扩散机制和产业升级机制 | 第24-31页 |
| ·全球生产网络的构成及类型 | 第24-26页 |
| ·全球生产网络的参与主体 | 第24-25页 |
| ·全球生产网络的类型及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 ·全球生产网络中蕴含的知识转移扩散机制 | 第26-27页 |
| ·知识的分类和转移 | 第26-27页 |
| ·知识的扩散 | 第27页 |
| ·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产业升级机制 | 第27-31页 |
| ·产业升级的类型 | 第27-28页 |
| ·全球生产网络内的治理模式 | 第28-29页 |
| ·全球生产网络的治理模式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 第29-31页 |
| 第4章 全球生产网络框架下的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 | 第31-50页 |
|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 第31-36页 |
|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轨迹回顾 | 第31-32页 |
|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特点 | 第32-36页 |
| ·全球生产网络框架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 | 第36-39页 |
| ·全球生产网络内加工贸易提升过程 | 第36-38页 |
| ·全球生产网络框架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 | 第38-39页 |
| ·全球生产网络框架下加工贸易升级的指标分析 | 第39-50页 |
| ·流程升级状况 | 第39-41页 |
| ·产品和部门间升级状况分析 | 第41-43页 |
| ·功能升级状况分析 | 第43-45页 |
| ·关联与外溢效应升级状况 | 第45-48页 |
| ·企业网络地位升级状况 | 第48-50页 |
| 第5章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对策 | 第50-62页 |
| ·加工贸易流程升级 | 第50-52页 |
| ·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吸收能力 | 第50-51页 |
| ·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 | 第51-52页 |
| ·加工贸易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 | 第52-55页 |
| ·积极融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网络当中 | 第52-53页 |
| ·拓宽加工贸易内涵,参与到服务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中 | 第53-55页 |
| ·加工贸易的功能升级 | 第55-57页 |
| ·提高外资研发机构的档次并培养自主研发能力 | 第55-56页 |
| ·打破网络内领导厂商的限制发展自己的营销渠道 | 第56-57页 |
| ·加工贸易关联与外溢效益升级 | 第57-59页 |
| ·提高国产中间投入品进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 | 第57-58页 |
| ·以保税区转型和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 第58页 |
| ·促进人员在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的流动 | 第58-59页 |
| ·加工贸易网络升级 | 第59-62页 |
| ·充分利用国内各地区的资源,为加工贸易网络升级提供条件 | 第60页 |
| ·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为加工贸易网络升级提供条件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