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我国油菜的生产现状与市场需求 | 第12-13页 |
·主要栽培措施对油菜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播期 | 第13页 |
·密度 | 第13-15页 |
·施肥 | 第15-16页 |
2 本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试验地点 | 第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试验设计方案 | 第17页 |
·因素水平设计 | 第17-18页 |
·栽培管理 | 第18-19页 |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9-20页 |
·土壤肥力测定 | 第19页 |
·植株干物质及其叶面积测定 | 第19页 |
·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 第19页 |
·群体产量测定 | 第19页 |
·植株氮磷钾养分和籽粒含油量测定 | 第19-2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47页 |
·本试验各小区产量水平表现 | 第20-21页 |
·"油研1707"高产栽培模型的建立及寻优 | 第21-22页 |
·高产栽培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 第21-22页 |
·高产农艺措施的频数分布及寻优 | 第22页 |
·回归模型栽培因子效应分析 | 第22-27页 |
·栽培因子主效应分析 | 第22-23页 |
·栽培因子互作效应分析 | 第23-26页 |
·栽培因子边际效应分析 | 第26-27页 |
·栽培因子对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7-31页 |
·栽培因子对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影响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回归模型栽培因子效应分析 | 第28-31页 |
·栽培因子对成熟期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31-32页 |
·栽培因子对成熟期收获指数影响的模型分析 | 第31页 |
·回归模型栽培因子效应分析 | 第31-32页 |
·栽培因子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 第32-33页 |
·栽培因子对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3-37页 |
·栽培因子对株高的影响 | 第33-34页 |
·栽培因子对茎粗的影响 | 第34-35页 |
·栽培因子对有效分枝高度的影响 | 第35页 |
·栽培因子对一次有效分枝的影响 | 第35-36页 |
·栽培因子对二次有效分枝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 第37-38页 |
·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 第37页 |
·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通径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时期植株干物重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栽培因子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 第39-43页 |
·成熟期栽培因子对植株氮、钾、磷素积累量的影响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成熟期栽培因子对植株氮素积累量的主效应分析 | 第40-41页 |
·成熟期栽培因子对植株钾素积累量的主效应分析 | 第41-42页 |
·成熟期栽培因子对植株磷素积累量的主效应分析 | 第42-43页 |
·不同时期植株氮、磷、钾积累动态分析 | 第43-45页 |
·栽培因子对籽粒含油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 第45页 |
·回归模型栽培因子主效应分析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7-51页 |
·"油研1707"高产栽培模型分析 | 第47页 |
·密度、施肥及其互作效应 | 第47-48页 |
·品种高产分析 | 第48-49页 |
·栽培因子对干物质积累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栽培因子对植株养分积累与含油量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