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法学及其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言 | 第7-10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7-8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8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8页 |
四、本文的结构 | 第8页 |
五、核心观点与可能的创新 | 第8-10页 |
第一章 概念法学的历史兴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概念法学之缘起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概念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12-15页 |
第三节 概念法学的衰落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概念法学的基本特点 | 第17-23页 |
第一节 体系科学的法律技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实证主义的哲学立场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自由法治的政治理想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概念法学的历史成就 | 第23-31页 |
第一节 概念法学与大陆法系法典的制定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自治的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的形成 | 第24-26页 |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体系的建立 | 第26-28页 |
第四节 概念法学与法治的进步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概念法学的主要缺陷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概念法学所受的理论批评 | 第31-36页 |
第二节 概念法学面临的现实挑战 | 第36-40页 |
第五章 概念法学的当代意义:以民法典制定为例 | 第40-44页 |
第一节 概念法学的积极意义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概念法学的消极意义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