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应用价值 | 第11-13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3页 |
·理论依据 | 第13页 |
·社会现代化和法治化的要求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 | 第17页 |
·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 | 第17页 |
·参与观察与文献整理相结合 | 第1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文化批判主义视角 | 第17-18页 |
·社会现代化和制度理性化的致思路径 | 第18页 |
·面临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及拟采取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法律和制度现代化的分析工具 | 第20-25页 |
·人情社会与理性社会 | 第20-21页 |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 第21-22页 |
·乡民社会与市民社会 | 第22页 |
·百姓社会与公民社会 | 第22-23页 |
·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制度表现 | 第25-38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第25-31页 |
·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本位论 | 第26-27页 |
·官民关系中的权力本位论 | 第27-28页 |
·公私关系中的崇公抑私论 | 第28-29页 |
·权利义务关系中的义务本位论 | 第29-30页 |
·文化形态中的道德中心论 | 第30页 |
·动机效果关系中的动机中心论 | 第30-31页 |
·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表现 | 第31-38页 |
·人情重于法律 | 第32-33页 |
·礼法思想与王法观念 | 第33-34页 |
·权力本位的治民之法 | 第34-35页 |
·法不责众观念 | 第35-36页 |
·道德先行与过罚观念 | 第36页 |
·报应观念与责任缺失 | 第36-37页 |
·阶级之法与正义之法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影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传统文化因素 | 第38-51页 |
·天道观念与法律信仰 | 第38-41页 |
·法律信仰与宗教的关系 | 第38-39页 |
·中国的宗教信仰情况 | 第39-40页 |
·“礼法”与法律信仰的关系 | 第40-41页 |
·变通观念与政治实用主义 | 第41-43页 |
·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的严重失衡 | 第43-45页 |
·世俗功利主义的信仰传统 | 第45-46页 |
·自律迷信与监督机制的缺失 | 第46-48页 |
·权神一体的道德人假设 | 第46页 |
·义利关系与法律形态 | 第46-48页 |
·百姓意识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 第48-51页 |
·百姓意识的政治本质 | 第48-49页 |
·看客心理及其危害 | 第49页 |
·公有观念与公共意识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中国法治文化的建设与展望 | 第51-55页 |
·中国法治文化的建设 | 第51-54页 |
·从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 | 第51-52页 |
·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 | 第52-53页 |
·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 第53页 |
·从道义本位到利益本位 | 第53-54页 |
·法治文化的展望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