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论《追风筝的人》之成长与救赎主题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胡赛尼其人其作 | 第8-9页 |
二、作为小说背景的阿富汗 | 第9-10页 |
三、胡赛尼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四、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结论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作为“成长小说”的《追风筝的人》 | 第13-30页 |
·“成长小说”与《追风筝的人》 | 第14-19页 |
·何为“成长小说” | 第14-17页 |
·《追风筝的人》 | 第17-19页 |
·“外在成长”与“内在成长” | 第19-24页 |
·阿米尔的“外在成长” | 第19-21页 |
·阿米尔的“内在成长” | 第21-24页 |
·“风筝”与精神的升华 | 第24-30页 |
·飞翔在天空中的风筝 | 第24-27页 |
·“为你,千千万万遍” | 第27-30页 |
第二章 作为成长手段的救赎 | 第30-39页 |
·“罪”的轮回 | 第30-33页 |
·父子身上的“罪” | 第30-31页 |
·整个民族的罪 | 第31-33页 |
·救赎的流血仪式 | 第33-35页 |
·救赎的流血仪式 | 第33-34页 |
·鲜血洗去心灵的伤疤 | 第34-35页 |
·救赎的实现 | 第35-39页 |
·道义感的自觉 | 第35-36页 |
·个人的勇气 | 第36-37页 |
·精神的超然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追风筝的人》的叙事策略 | 第39-46页 |
·人物结构—三对父子的轮回之路 | 第39-41页 |
·阿米尔父子 | 第39-40页 |
·阿里父子 | 第40页 |
·哈桑父子 | 第40-41页 |
·隐喻结构—情节背后的深层述说 | 第41-46页 |
·眼睛的隐喻 | 第43-44页 |
·无子的隐喻 | 第44-45页 |
·血的隐喻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