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20页 |
·文章的选题和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对中外钢铁贸易摩擦成因的分析研究 | 第14-15页 |
·国外钢铁贸易保护法案、措施研究 | 第15-16页 |
·关于出口效益制约因素的研究 | 第16-18页 |
·应对钢铁对外贸易摩擦策略研究 | 第18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和方法 | 第18-20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 第18-19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 钢铁贸易摩擦相关的理论支持 | 第20-34页 |
·国际贸易摩擦的概念与本质特征 | 第20-22页 |
·国际贸易摩擦的概念 | 第20-21页 |
·国际贸易摩擦与经济摩擦、国际经济摩擦的区别与联系 | 第21页 |
·国际贸易摩擦的本质特征 | 第21-22页 |
·不同层面的贸易摩擦理论研究 | 第22-28页 |
·贸易摩擦微观理论分析 | 第22-25页 |
·贸易摩擦中观理论分析 | 第25-27页 |
·贸易摩擦宏观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国际钢铁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的一般规律的理论 | 第28-34页 |
·源于经济利益的争夺 | 第28-30页 |
·利益集团是主导力量 | 第30-32页 |
·政治经济不分的全面较量 | 第32-34页 |
2. 我国钢铁产品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4-46页 |
·钢铁产品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模型分析 | 第34-38页 |
·钢铁产品贸易摩擦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模型分析 | 第34-36页 |
·国际钢铁摩擦对我国(出口国)的经济模型分析 | 第36-38页 |
·钢铁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效应 | 第38-42页 |
·贸易缩减效应 | 第38页 |
·产业萎缩效应 | 第38-39页 |
·宏观经济波动效应 | 第39-40页 |
·国内投资环境恶化效应 | 第40页 |
·双边经贸关系破坏效应及其溢出效应 | 第40页 |
·进口国的福利损失效应 | 第40-41页 |
·全球经济效应 | 第41-42页 |
·钢铁贸易摩擦带来的正面效应 | 第42-46页 |
·产业结构效应 | 第42-43页 |
·优胜劣汰效应 | 第43页 |
·技术创新效应 | 第43-44页 |
·对外投资效应 | 第44页 |
·贸易地理方向多元化效应 | 第44-45页 |
·在我国经济背景下分析钢铁产品贸易摩擦的总效应 | 第45-46页 |
3. 我国钢铁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8页 |
·通过拉尔夫·戈莫里模型对钢铁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 第46-50页 |
·拉尔夫·戈莫里模型的概述 | 第46-49页 |
·运用拉尔夫·戈莫里模型分析我国的钢铁产品贸易摩擦 | 第49-50页 |
·我国钢铁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内部因素 | 第50-54页 |
·产业缺乏规模效应 | 第50-51页 |
·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 第51页 |
·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 | 第51页 |
·部分企业为了换取出口退税无利也要销售 | 第51页 |
·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且单一品种出口增长过快 | 第51-52页 |
·我国现行的行业协会法律制度不成熟 | 第52-53页 |
·外贸方面的数据统计远远落后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 | 第53页 |
·国内企业对反倾销调查往往“消极避战” | 第53-54页 |
·我国钢铁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外部因素 | 第54-58页 |
·钢铁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 | 第54页 |
·钢铁业作为夕阳产业较多地受到政府保护 | 第54页 |
·经济利益的争夺与发展机遇占有之间的矛盾 | 第54-55页 |
·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 第55页 |
·所谓“中国威胁论”使得国外一些利益集团加强对中国的遏制 | 第55-56页 |
·钢铁跨国公司的购并重组使竞争加剧 | 第56页 |
·世贸组织相关条款的模糊性增加了贸易摩擦产生的机会 | 第56-58页 |
4. 我国钢铁产品贸易摩擦的实证分析 | 第58-66页 |
·对钢铁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 第58-60页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推导分析 | 第58页 |
·利用模型分析我国钢铁贸易摩擦多发的因果性分析 | 第58-60页 |
·通过“201 条款”和“421 特保条款”分析中美两国钢铁产品贸易摩擦效应 | 第60-63页 |
·“201 条款”的提出及其中国钢铁业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1 特保条款”的提出及其对中国钢铁业的影响 | 第62-63页 |
·通过我国钢铁产品贸易摩擦案例分析其影响因素 | 第63-66页 |
·加拿大对中国无缝石油套管反倾销、反补贴案例 | 第63页 |
·由案例分析我国钢铁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影响 | 第63-66页 |
5. 我国钢铁产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 | 第66-79页 |
·政府在应对钢铁贸易摩擦中作用的发挥 | 第66-69页 |
·规范出口制度以对出口价格实施管理和协调 | 第66页 |
·加快实行对钢材出口规模的调控政策 | 第66-67页 |
·加快钢铁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 第67页 |
·制定适宜钢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 第67-68页 |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第68页 |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 | 第68-69页 |
·国内钢铁企业应对策略 | 第69-76页 |
·加快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 | 第69-70页 |
·技术升级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 第70页 |
·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市场 | 第70-71页 |
·实施出口区域多元化 | 第71-72页 |
·积极发展国内市场从而降低国际贸易依存度 | 第72-73页 |
·灵活运用国际化经营战略 | 第73-74页 |
·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应诉和申诉 | 第74页 |
·适度增加“战略性”进口 | 第74-75页 |
·充分利用进口商说服国外用户在调查中协助我国 | 第75-76页 |
·国内钢铁协会作用的有效发挥 | 第76-79页 |
·通过预警机制引导企业有效出口 | 第76-77页 |
·加强行业的自律互律制度建设 | 第77页 |
·利用国外进口商建立防护墙 | 第77页 |
·尽快完成职能转变 | 第77-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8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