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钢液在结晶器内的凝固 | 第11-13页 |
·结晶器的作用 | 第11页 |
·结晶器内坯壳的形成 | 第11-13页 |
·方坯连铸结晶器的传热 | 第13-17页 |
·拉速对结晶器传热的影响 | 第14-15页 |
·含碳量对结晶器传热的影响 | 第15-17页 |
·过热度对结晶器传热的影响 | 第17页 |
·小方坯的凝固特点 | 第17-18页 |
·小方坯的凝固组织 | 第18页 |
·方坯连铸的质量缺陷 | 第18-24页 |
·铸坯的纯净度 | 第19页 |
·铸坯表面质量 | 第19-21页 |
·铸坯内部质量 | 第21-23页 |
·铸坯形状缺陷 | 第23-24页 |
·结晶器铜管的锥度设计 | 第24-29页 |
·结晶器铜管锥度的定义 | 第24页 |
·结晶器锥度的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结晶器锥度带来的质量问题 | 第25页 |
·结晶器倒锥度的发展 | 第25-27页 |
·高效连铸结晶器的现状 | 第27页 |
·结晶器铜管锥度设计现状 | 第27-2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9-31页 |
·选题背景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30-31页 |
2 方坯连铸凝固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和结晶器热力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31-44页 |
·结晶器中铸坯凝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32-33页 |
·热物性参数的处理 | 第33-34页 |
·铸坯凝固应力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高温下钢的力学性能参数处理 | 第36页 |
·结晶器铜管温度场和变形模型的建立 | 第36-40页 |
·结晶器铜管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结晶器铜管变形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0-44页 |
·ANSYS 简介 | 第40页 |
·ANSYS 软件的主要特点 | 第40-41页 |
·ANSYS 分析过程 | 第41-42页 |
·ANSYS 耦合分析 | 第42-44页 |
3 铸坯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坯壳收缩 | 第44-55页 |
·结晶器内的热流密度 | 第44-45页 |
·铸坯凝固传热模型验证 | 第45-46页 |
·典型拉速和典型钢种下铸坯的温度分布和坯壳收缩 | 第46-48页 |
·拉速对铸坯温度和坯壳收缩的影响 | 第48-49页 |
·拉速对坯壳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过热度对铸坯温度、坯壳收缩及坯壳厚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典型拉速下铸坯的应力 | 第52-53页 |
·拉速对铸坯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结晶器铜管温度分布和变形 | 第55-60页 |
·不同拉速下结晶器铜管温度分布 | 第55-56页 |
·不同过热度下结晶器铜管温度分布 | 第56-58页 |
·不同拉速下结晶器铜管变形 | 第58页 |
·不同过热度下结晶器铜管变形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不同条件下结晶器铜管的最佳锥度 | 第60-67页 |
·结晶器铜管变形对铜管锥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拉速下结晶器铜管的最佳锥度 | 第61-62页 |
·不同过热度结晶器铜管的最佳锥度 | 第62-63页 |
·角部区域锥度讨论 | 第63-64页 |
·计算结果验证与讨论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