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乳化油冷轧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含乳化油冷轧废水的来源 | 第10-11页 |
·含乳化油废水的危害 | 第11-12页 |
·含乳化油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2-19页 |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概述 | 第19-27页 |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特点 | 第19-21页 |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 第21-23页 |
·厌氧生物处理的代谢阶段 | 第23-25页 |
·厌氧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特征 | 第25-26页 |
·厌氧颗粒污泥 | 第26-27页 |
·难降解有机物的共代谢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共代谢概念 | 第27-28页 |
·难降解废水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共代谢机理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第二章. 研究背景·目的·内容·意义 | 第31-34页 |
·研究背景 | 第31-32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混凝和气浮试验 | 第34-48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试验的目的 | 第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试验装置 | 第35-36页 |
·试验用水 | 第36-37页 |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37页 |
·无机絮凝剂破乳试验 | 第37-41页 |
·低分子无机絮凝剂的破乳试验结果以及讨论 | 第37-38页 |
·高分子无机絮凝剂的破乳试验结果以及讨论 | 第38-41页 |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破乳试验 | 第41-44页 |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种类 | 第41-42页 |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单独投加破乳结果与讨论 | 第42页 |
·高分子无机絮凝剂和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的混合使用 | 第42-44页 |
·中试气浮结果及讨论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效果分析 | 第48-73页 |
·前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试验装置 | 第48-49页 |
·接种污泥 | 第49-50页 |
·试验用水 | 第50页 |
·试验的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50-51页 |
·试验方案 | 第51-52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71页 |
·试验第一阶段-污泥活化期 | 第52-53页 |
·试验第二阶段-污泥驯化期 | 第53-61页 |
·试验第三阶段-负荷的改变 | 第61-67页 |
·影响试验结果的讨论 | 第67-69页 |
·颗粒污泥的形成 | 第69-70页 |
·厌氧反应器内的生物量 | 第70-71页 |
·电镜照片及分析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内循环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与深度处理探讨 | 第73-81页 |
·前言 | 第7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3-75页 |
·试验装置 | 第73-74页 |
·接种污泥 | 第74页 |
·试验用水 | 第74页 |
·试验方案 | 第74页 |
·操作方法 | 第74-75页 |
·试验的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75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78页 |
·驯化期接触氧化池运行状况 | 第75-76页 |
·运转期接触氧化池运行状况 | 第76-77页 |
·溶氧对系统运行状况的影响 | 第77-78页 |
·深度处理可能性的探讨 | 第78-80页 |
·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 第78-7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1-83页 |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