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5-17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 ·吸痰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吸痰指征的掌握及时机的选择 | 第17-18页 |
| ·吸痰方式的选择 | 第18-19页 |
| ·吸痰负压的选择 | 第19页 |
| ·吸痰的深度 | 第19页 |
| ·吸痰的操作方法 | 第19-20页 |
| ·吸痰效果的评价指标 | 第20页 |
| ·吸痰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注意事项 | 第20-21页 |
| ·满足患者生理需要, 做好心理护理 | 第20-21页 |
| ·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 | 第21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21-22页 |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 ·研究对象与实验分组 | 第22-23页 |
| ·病例来源与入选标准 | 第22页 |
| ·实验分组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吸痰指征 | 第23页 |
| ·操作方法 | 第23页 |
| ·心理护理 | 第23-24页 |
| ·注意事项 | 第24页 |
| ·研究相关的设备与工具 | 第24-25页 |
| ·监测设备 | 第24页 |
| ·相关工具 | 第24-25页 |
| ·评价指标 | 第25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25-26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26-34页 |
|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 第26页 |
| ·两组患者吸痰效果比较 | 第26页 |
| ·两组患者循环参数的比较 | 第26-28页 |
| ·两组患者呼吸参数的比较 | 第28-32页 |
| ·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 | 第32-33页 |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33页 |
| ·浅部吸痰易造成多次返吸现象 | 第33-34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4-40页 |
| ·人工吸痰对呼吸道生理与解剖的影响 | 第34页 |
| ·吸痰深度与吸痰效果的关系 | 第34-35页 |
| ·吸痰深度对患者循环参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吸痰深度对患者呼吸机参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吸痰深度对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 | 第37页 |
| ·吸痰产生的不良反应及返吸率的情况 | 第37-38页 |
| ·吸痰中的注意事项 | 第38-39页 |
| ·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湿化的必要性 | 第38页 |
| ·心理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吸痰操作中的重要性 | 第38-39页 |
| ·本研究对护理工作的启示及存在的不足 | 第39-4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 附录 | 第47-50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