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中国论文

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及现代思考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儒法论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的分歧第11-37页
 第一节 人性善恶之辩第11-16页
  一、孔子、孟子人性向善的理想主义品格第11-14页
  二、法家实证主义色彩的人性向恶理论第14-16页
 第二节 "礼治"与"法治"之争第16-22页
  一、儒家"为国以礼",和谐有序第17-19页
  二、法家"以法治国",富国安邦第19-22页
 第三节 德教与刑罚之论第22-29页
  一、儒家"为政以德",注重教化第23-26页
  二、法家"依法为教",明法重刑第26-29页
 第四节 王道政治与变法革新之争第29-35页
  一、儒家"为政在人",王道政治第29-32页
  二、法家"以法为本",变法革新第32-35页
 小结第35-37页
第二章 儒法融合,儒家法传统的形成与巩固第37-62页
 第一节 德主刑辅的儒家法模式形成第37-45页
  一、礼法融合,伦理与法律连接的基础第38-41页
  二、德主刑辅,传统儒家法模式的形成第41-45页
 第二节 儒家法的两个内核:人情与礼第45-50页
  一、情法互补,情重于法;法合人情,自然公正第46-48页
  二、礼本事神,意在事人;礼法结合,经国治民第48-50页
 第三节 法的实施原则:为法以直,身正令行第50-54页
  一、立法、司法的标准:身正令行,格律畅通第51-52页
  二、法律的功能和目的:调处息争,无讼是求第52-54页
 第四节 儒家法的法典化演进:从《魏律》到《唐律》第54-60页
  一、儒生注律,律学兴盛第54-56页
  二、更礼为律,礼成法典第56-60页
 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儒家法传统的现代化转型及市民社会的思考第62-85页
 第一节 权利呼唤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第63-69页
  一、从道德治理转向法律治理第63-65页
  二、从义务本位走向权利本位第65-69页
 第二节 传统法律文化与传统道德的解构第69-77页
  一、传统法律文化的解构第70-73页
  二、传统道德评估与重构第73-77页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进程与市民社会构想第77-85页
  一、法制现代化的转型第78-80页
  二、现代市民社会构想第80-85页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研究
下一篇:论美国“743条款”的贸易壁垒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