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量刑程序概述 | 第8-11页 |
(一) 量刑程序概念 | 第8页 |
(二) 量刑程序与刑罚个别化原则 | 第8-9页 |
(三) 量刑程序与程序正义原则 | 第9-11页 |
二、量刑程序设立的必然性分析 | 第11-18页 |
(一) 量刑失衡——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二) 原因分析——量刑自由裁量权缺少制约 | 第11-13页 |
1、实体法:量刑自由裁量权行使范围过大 | 第11-12页 |
2、程序法:量刑自由裁量权缺少程序规制 | 第12-13页 |
(三) 量刑程序必然性分析 | 第13-18页 |
1、实体法探索:量刑指南 | 第13-15页 |
2、大陆法系之借鉴:量刑评议和量刑说理 | 第15-18页 |
三、量刑程序模式与中国选择 | 第18-28页 |
(一) 英美法系量刑程序 | 第18-20页 |
1、美国量刑程序 | 第18-19页 |
2、英国量刑程序 | 第19-20页 |
(二) 大陆法系量刑程序 | 第20-22页 |
1、德国刑罚令程序 | 第20-21页 |
2、法国“顿挫”制度 | 第21-22页 |
(三) 量刑程序模式之中国选择 | 第22-28页 |
1、独立模式和混合模式之比较 | 第22-23页 |
2、我国不具有建立独立量刑程序的土壤 | 第23-25页 |
3、中国之选择:相对独立量刑程序 | 第25-28页 |
四、量刑程序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28-44页 |
(一) 案件分流 | 第28-35页 |
1、独立量刑程序的分流制度:辩诉交易 | 第28-29页 |
2、中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分流制度构建之一:简易程序 | 第29-31页 |
3、中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分流制度构建之二:罪状认否制度 | 第31-33页 |
4、中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分流制度构建之三:刑事和解 | 第33-35页 |
(二) 量刑程序构造 | 第35-42页 |
1、控方:量刑建议 | 第36-37页 |
2、辩方:量刑答辩 | 第37-38页 |
3、审方:量刑裁量 | 第38-39页 |
4、被害人:被害人影响陈述 | 第39-40页 |
5、被告人:量刑前调查 | 第40-42页 |
(三) 量刑评议和量刑说理 | 第42-44页 |
1、量刑评议 | 第42页 |
2、量刑说理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