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论文--森林经理学论文

京西山区杂灌木林地森林景观改造规划的研究--以香山挂甲塔风景游憩区规划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5-10页
1 森林游憩规划营建理论与技术研究综述第10-20页
   ·森林游憩兴起、内涵及内容第10-11页
     ·森林游憩的兴起第10页
     ·关于森林游憩(Forest Recreation)的定义第10页
     ·森林游憩的特点及作用第10-11页
       ·森林游憩的作用第10-11页
       ·森林的净化作用第11页
       ·空气负离子第11页
       ·绿色第11页
       ·小气候第11页
   ·关于森林游憩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研究第11-12页
     ·森林游憩资源开发的研究第11-12页
       ·关于森林游憩资源开发原则第11页
       ·关于森林游憩资源开发的条件第11-12页
   ·森林游憩规划的理论及技术第12-13页
     ·森林游憩规划的主要理论与技术第12页
       ·反规划理论第12页
       ·PDA设计途径第12页
     ·当前森林游憩规划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规划意识问题第12-13页
       ·森林游憩资源调查问题第13页
       ·森林游憩特色问题第13页
       ·可持续发展问题第13页
       ·森林游憩规划的多学科覆盖问题第13页
   ·游憩林营建理论及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内外风景游憩林营建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外风景游憩林营建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风景游憩林营建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外风景游憩林营建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5页
   ·风景游憩林国内外研究趋势第15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5-16页
   ·论文研究的目标第16页
   ·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第16-17页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及规划模式构想第16页
     ·杂灌木林地景观游憩林的营建第16页
     ·挂甲塔风景游憩区功能分区及生态景观设计第16-17页
       ·功能分区第16-17页
       ·功能区绿地规划设计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AHP(层次分析法)第17页
     ·模糊决策法第17页
     ·问卷调查法第17页
   ·技术路线第17-20页
2 项目区基本情况第20-26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地理位置第20页
     ·地形地貌第20页
     ·气候第20页
     ·水文第20页
     ·土壤第20-21页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第21页
   ·森林资源状况第21-24页
     ·项目区主要林分种类(含灌木)第21-22页
     ·项目区主要林分生长情况第22-24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24-25页
   ·旅游业相关方面状况第25-26页
     ·文化古迹第25页
     ·旅游市场第25-26页
       ·游客分析第25页
       ·山地度假村模式第25-26页
3 项目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及规划模式设计第26-34页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第26-31页
     ·斑块划分第26页
     ·斑块类型划分第26页
     ·景观指数的计算第26-28页
     ·结果分析第28-31页
   ·规划模式构想第31-34页
4 景观林营建树种选择方法和过程第34-42页
   ·研究背景第34页
   ·研究材料第34页
   ·研究方法第34-42页
     ·评价体系的建立第34-36页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35页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第35页
       ·评价指标的量化第35-36页
     ·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Wi)第36-39页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第36-37页
       ·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第37-39页
     ·综合评价及排序第39-42页
5 景观林营建树种配置方法和过程第42-60页
   ·立地类型的划分第42-43页
     ·立地因子的选择第42页
     ·主导因子分级第42-43页
     ·立地类型划分表第43页
   ·各立地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第43-45页
     ·实验方法第43-44页
     ·评价方法第44页
     ·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第44-45页
     ·土壤肥力水平综合评价第45页
   ·不同立地条件的树种配置评价第45-50页
     ·数学原理第45-46页
     ·树种生理生态指标综合评价第46-48页
     ·各立地类型树种效果值第48-50页
   ·树种配置优化决策第50-54页
     ·建立综合效果测度矩阵第50-51页
     ·灰靶决策第51-53页
     ·适地适树的决策方案第53-54页
   ·现有杂灌木林地改造内容及措施第54-60页
     ·人工造林、补植更新第54-56页
     ·林木定向抚育第56-58页
     ·林地土壤改良第58页
     ·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第58-60页
6 挂甲塔沟谷功能区划分及生态景观设计第60-68页
   ·设计核心思想第60页
   ·功能区划第60-61页
   ·功能区植物配置第61-68页
     ·住宿区-庭院森林景观配置第62-65页
     ·接待中心第65页
     ·带露天电影院的生态餐厅第65-66页
     ·活动健身区第66页
     ·观景区第66-67页
     ·古迹游览区第67-68页
7 结论与讨论第68-72页
   ·结论第68-69页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及规划模式第68页
     ·景观游憩林营建树种选择第68-69页
     ·景观游憩林树种配置方案第69页
   ·讨论第69-72页
附图第72-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个人简介第84-86页
导师简介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第89-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屋顶绿化管理模式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五种主要绿化树种三维绿量、叶面积指数等生态指标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