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概述 | 第12-17页 |
·定性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4-17页 |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7页 |
·现场监测分析法 | 第17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 第19-30页 |
·自然地理 | 第19-22页 |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气象 | 第20页 |
·水文 | 第20-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2-27页 |
·地层岩性 | 第22-25页 |
·地质构造 | 第25-26页 |
·地震 | 第26-2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29页 |
·花岗岩分布情况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边坡稳定影响因素与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 第30-53页 |
·研究区全风化花岗岩边坡的基本特征 | 第30-32页 |
·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2-39页 |
·地貌条件 | 第32-33页 |
·岩土体的性质 | 第33-35页 |
·岩土体结构与地质构造 | 第35-36页 |
·风化作用 | 第36页 |
·水的作用 | 第36-38页 |
·地震 | 第38-39页 |
·人为因素 | 第39页 |
·基于灰色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 | 第39-44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40-41页 |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各水平安全系数计算与敏感度分析 | 第41-44页 |
·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 第44-51页 |
·边坡的变形 | 第45-47页 |
·边坡的破坏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FLAC数值模拟的边坡稳定实例分析 | 第53-73页 |
·快速拉格朗日数值模拟(FLAC)分析法 | 第53-59页 |
·FLAC程序简介 | 第53页 |
·拉格朗日法基本原理 | 第53-56页 |
·抗剪强度折减系数法的理论 | 第56-57页 |
·本够模型与屈服准则 | 第57-59页 |
·计算模型与力学参数 | 第59-63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力学参数 | 第62-63页 |
·计算过程 | 第63页 |
·天然工况模拟分析 | 第63-67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3-65页 |
·位移变形分析 | 第65-66页 |
·应力场分析 | 第66-67页 |
·开挖工况模拟分析 | 第67-72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8页 |
·位移变形分析 | 第68-69页 |
·应力场分析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_边坡治理对策 | 第73-79页 |
·治理设计原则 | 第73-74页 |
·失稳边坡的治理 | 第74-76页 |
·危岩和崩塌 | 第74页 |
·滑坡 | 第74-75页 |
·泥石流 | 第75-76页 |
·未失稳边坡的治理 | 第76-79页 |
·天然边坡 | 第76-77页 |
·路堑边坡 | 第77页 |
·挖方边坡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A | 第86-87页 |
附录B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