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溶出伏安法在BDD上检测痕量汞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金刚石概述 | 第9-13页 |
·人造金刚石的历史 | 第9-10页 |
·金刚石的现状和前景 | 第10页 |
·金刚石与金刚石薄膜的优异性能 | 第10-13页 |
·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3-14页 |
·自然界中汞进入人体的途径 | 第14-15页 |
·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分析 | 第15-17页 |
·伏安法分析 | 第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制备 | 第19-31页 |
·金刚石薄膜制备工艺面临的问题 | 第19页 |
·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9-24页 |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 | 第20-21页 |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PVCD) | 第21-23页 |
·火焰燃烧法 | 第23页 |
·物理气相沉积法(PVD) | 第23-24页 |
·热丝法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 | 第24-31页 |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选择 | 第26-27页 |
·实验过程 | 第27-29页 |
·实验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实验注意事项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实验所需电化学基础介绍 | 第31-42页 |
·电解池的设计要点 | 第31-32页 |
·电流密度 | 第31页 |
·电解池的材质 | 第31页 |
·电解池的体积 | 第31-32页 |
·电解池的通气装置 | 第32页 |
·电极的电势窗口 | 第32-33页 |
·水的稳定区域 | 第32页 |
·氢过电位和氧过电位 | 第32-33页 |
·金属的溶解电位 | 第33页 |
·决定电位窗口的因素 | 第33页 |
·三电极系统 | 第33-35页 |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特性及其电势窗口 | 第33页 |
·参比电极 | 第33-35页 |
·辅助电极及其作用 | 第35页 |
·伏安分析法 | 第35-38页 |
·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 第38-39页 |
·金刚石膜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39页 |
·BDD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39-40页 |
·BDD 电极的应用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检测汞 | 第42-48页 |
·简介 | 第42页 |
·仪器与实验 | 第42-43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实验试剂准备 | 第43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43-46页 |
·实验最终采用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原因 | 第43-44页 |
·金刚石薄膜制备条件选择 | 第44页 |
·底液的选择 | 第44-45页 |
·选择掺金的原因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电极的重现性和再生性 | 第46-47页 |
·线性关系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