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类型学的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内涵 | 第13-20页 |
·校园开放空间的界定 | 第13-14页 |
·校园开放空间的属性 | 第14-15页 |
·校园开放空间的分类 | 第15-16页 |
·现阶段我国校园开放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第三章 校园开放空间设计研究相关文献评论 | 第20-24页 |
·以设计为导向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以使用评价为导向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基于空间类型学的校园开放空间设计研究文献评论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空间类型学思想的引入 | 第24-32页 |
·空间类型学概述 | 第24-25页 |
·空间类型学的核心思想 | 第25-26页 |
·共时态的多样性 | 第25页 |
·历时态的可变性 | 第25-26页 |
·空间类型学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 第26-27页 |
·类型选择 | 第27页 |
·类型转换 | 第27页 |
·空间类型学在校园开放空间设计中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32页 |
·空间类型学应用可行性研究 | 第27-29页 |
·空间类型学的应用方法 | 第29-30页 |
·空间类型学的应用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特征研究 | 第32-48页 |
·基于空间类型学的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特征 | 第32页 |
·空间类型丰富多样 | 第32页 |
·空间类型交替传承 | 第32页 |
·空间多样性研究 | 第32-43页 |
·对空间多样性特征的认识 | 第32-33页 |
·空间形态类型研究 | 第33-38页 |
·空间关系类型研究 | 第38-43页 |
·空间可变性研究 | 第43-48页 |
·对空间可变性特征的认识 | 第43-45页 |
·空间可变性设计影响因素 | 第45-48页 |
第六章 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 第48-54页 |
·基于空间类型学的设计原则 | 第48-49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48页 |
·适宜性原则 | 第48页 |
·空间创新原则 | 第48-49页 |
·基于相关原则的校园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 第49-54页 |
·开放空间的布局与结构 | 第49-52页 |
·空间的连续性 | 第52页 |
·开放空间与校园资源的契合 | 第52-54页 |
第七章 空间类型学在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 第54-56页 |
·加强新老校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54页 |
·创造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独特性 | 第54页 |
·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谐主题的深化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