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致谢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6-17页 |
·十五里河 | 第17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关于富营养化 | 第18-20页 |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危害 | 第18-19页 |
·富营养化水体处理对策 | 第19-20页 |
·人工浮床 | 第20-23页 |
·人工浮床的概念及组成 | 第20页 |
·生态浮床的净化作用原理 | 第20-22页 |
·生态浮床的优点 | 第22页 |
·人工浮床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7页 |
·自然河流水体中磷素形态 | 第23-24页 |
·自然河流水体中氮素形态 | 第24页 |
·自然河流沉积物中氮、磷素形态 | 第24-25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培养液 | 第27-28页 |
·沉积物材料 | 第28页 |
·试验仪器 | 第28-29页 |
·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9-31页 |
·水质样品的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植物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30页 |
·沉积物样品的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 第33-41页 |
·引言 | 第33页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33-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试验过程及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相关计算公式说明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试验前后各植物生长情况对比 | 第35-36页 |
·各水生植物对水中营养盐的作用 | 第36-38页 |
·各水生植物对水中其他水质指标的影响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十五里河内源氮释放的实验室模拟 | 第41-52页 |
·引言 | 第41页 |
·十五里河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研究 | 第41-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沉积物氨氮释放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43-44页 |
·环境因子对内源氮释放的影响 | 第44-50页 |
·溶解氧对内源氮释放的影响 | 第44-47页 |
·pH 值对内源氮释放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对内源氮释放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上覆水COD 浓度对内源氮释放的影响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试验浮床的构建及其对营养元素的处理效果 | 第52-59页 |
·引言 | 第52页 |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52-54页 |
·试验装置与流程 | 第52页 |
·试验水质 | 第52-53页 |
·试验浮床的构建 | 第53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试验时间 | 第53-54页 |
·本章试验相关计算公式说明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两种浮床试验前后植株生长情况对比 | 第54-55页 |
·两种浮床对水体氨氮的净化效果对比 | 第55-56页 |
·两种浮床对水体无机氮的净化效果对比 | 第56页 |
·两种浮床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对比 | 第56-57页 |
·两种浮床对水体其他水质指标的影响对比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一 所选水生植物的主要特性及用途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