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 第12-17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12-15页 |
(一) 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之路 | 第12-13页 |
(二) 意识形态建设在与时俱进中展现出理性的继承和强大的包容 | 第13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和发展 | 第13-14页 |
(四) 意识形态在社会矛盾的张力中有效维护和谐统一 | 第14-15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经验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新时期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第17-28页 |
一 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社会环境的新变化 | 第17-23页 |
(一)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 第17-19页 |
(二) 政治体制改革促使当今中国公共领域的形成 | 第19-22页 |
(三)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多元文化冲突的格局 | 第22-23页 |
(四) 改革开放环境中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 | 第23页 |
二 社会环境新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23-28页 |
(一)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兴起的市民社会与大众文化 | 第23-24页 |
(二) 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 第24-25页 |
(三) 多元文化冲突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产生双重影响 | 第25-26页 |
(四) 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2页 |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弱化 | 第28-29页 |
二 意识形态社会整合难度加大 | 第29-30页 |
三 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力不足 | 第30-31页 |
四 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 第32-48页 |
一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2-36页 |
(一) 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 第32-35页 |
(二)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原则 | 第35-36页 |
二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途径 | 第36-44页 |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 第36-37页 |
(二)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 第37-39页 |
(三)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 第39-41页 |
(四) 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科学引导 | 第41-42页 |
(五) 重视开放社会中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 | 第42-44页 |
三 正确处理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几对关系 | 第44-48页 |
(一) 处理好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 第44-45页 |
(二) 处理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 | 第45-46页 |
(三) 处理好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