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隋书》史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8页
 一、论文研究目的第9页
 二、论文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研究概况第10-17页
  1、《隋书》"史论"的研究第10-11页
  2、关于《隋书》的史学研究第11-12页
  3、《隋书》作者的研究第12页
  4、相关问题研究第12-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史论"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第18-29页
 一、"吉凶由人"的进步历史观第18-22页
  1、重人事的朴素唯物史观第18-20页
  2、朴素的辩证史观第20-21页
  3、历史观的局限第21-22页
 二、"以古为镜"的借鉴思想第22-29页
  1、主张唯太子继承制度第22-23页
  2、弘扬社会道德第23-25页
  3、重视提高社会文化素质第25-26页
  4、隋朝边境和民族关系上的得失第26-28页
  5、强调吏治和官员操守第28-29页
第二章 "史论"的史学成就第29-41页
 一、纵论隋朝历史的开山之作第29-30页
 二、揭示隋朝兴衰存亡的轨迹第30-38页
  1、辩证地论述了杨坚的功过第30-32页
  2、尖锐剖析了杨广败亡的轨迹第32-34页
  3、揭露了杨素助纣为虐的元凶面目第34-35页
  4、系统论述了隋朝的兴亡轨迹第35-38页
 三、"史论"在编纂上的作用第38-41页
  1、为《隋书》设计了55卷的编纂规模第38页
  2、为收入《隋书》的人物分类定格第38-39页
  3、"史论"为入史人物的定位第39-41页
第三章 "史论"学术成就的背景第41-50页
 一、魏徵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第41-46页
  1、身世与早期活动第41-42页
  2、投奔瓦岗军反抗隋王朝第42-43页
  3、玄武门事变的考验第43-44页
  4、出使山东,收复瓦岗余部第44页
  5、参与机要,激言涌谏第44-46页
 二、深厚学术底蕴第46-50页
  1、学贯经史第47页
  2、整理文献、侍讲弘文馆第47-48页
  3、撰写《群书治要》第48页
  4、总揽撰修"五代史":作"总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钱穆、余英时的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合肥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整合研究--以长丰县西葛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