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动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40页 |
综述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11-21页 |
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1-14页 |
·病名溯源 | 第11页 |
·痹证 | 第11页 |
·腰痛 | 第11页 |
·腰腿痛 | 第11页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的关系 | 第11-12页 |
·足太阳膀胱经 | 第11-12页 |
·足少阳胆经 | 第12页 |
·带脉 | 第12页 |
·督脉 | 第12页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脏腑的关系 | 第12-13页 |
·肾 | 第12-13页 |
·肝 | 第13页 |
·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外邪侵袭 | 第13页 |
·血瘀 | 第13-14页 |
·肾虚 | 第14页 |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4-18页 |
·病因 | 第14-15页 |
·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 第14-15页 |
·先天因素 | 第15页 |
·生理因素 | 第15页 |
·急性腰扭伤或腰部急性用力 | 第15页 |
·脊柱结构因素 | 第15页 |
·职业因素 | 第15页 |
·吸烟因素 | 第15页 |
·受寒 | 第15页 |
·发病机理 | 第15-16页 |
·机械压迫学说 | 第15-16页 |
·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 | 第16页 |
·自身免疫学说 | 第16页 |
·临床表现 | 第16-17页 |
·腰痛 | 第16-17页 |
·下肢放射痛 | 第17页 |
·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 第17页 |
·脊柱型态改变 | 第17页 |
·马尾神经症状 | 第17页 |
·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7页 |
·常规检查 | 第17页 |
·特殊检查 | 第17-18页 |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 第18页 |
·血瘀证 | 第18页 |
·寒湿证 | 第18页 |
·湿热证 | 第18页 |
·肝肾亏虚 | 第18页 |
3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18-21页 |
·一般针刺法 | 第18-19页 |
·电针刺法 | 第19-21页 |
综述二 经筋疗法 | 第21-34页 |
1 经筋理论 | 第21-24页 |
·经筋理论的发展 | 第21页 |
·十二经筋及其循行分布特点 | 第21-22页 |
·十二经筋 | 第21页 |
·十二经筋循行分布特点 | 第21-22页 |
·经筋的作用 | 第22页 |
·经筋在解剖学上的定位 | 第22页 |
·筋的研究 | 第22-23页 |
·筋的分类 | 第23-24页 |
2 经筋病 | 第24-31页 |
·经筋病的病因病理 | 第24-26页 |
·风寒湿热外邪侵袭 | 第24页 |
·内伤所致 | 第24-25页 |
·肾气不足 | 第25页 |
·气血亏虚 | 第25-26页 |
·痰瘀阻滞,筋伤络阻 | 第26页 |
·跌打闪挫,强力负重 | 第26页 |
·经筋病的临床表现 | 第26页 |
·经筋病的辩证 | 第26-27页 |
·辨阴阳筋缓急 | 第26-27页 |
·辨寒热 | 第27页 |
·辨部位 | 第27页 |
·辨虚实 | 第27页 |
·经筋病的针刺位置选择 | 第27-30页 |
·"以痛为腧"的选穴方式 | 第27-28页 |
·"以痛为腧"的局限性和引伸义 | 第28页 |
·"筋结"为腧 | 第28-29页 |
·一般选穴原则 | 第29-30页 |
·经筋病的针刺方法 | 第30-31页 |
·"固灶行针"之经筋针刺法 | 第30页 |
·"燔针劫刺"之经筋刺法 | 第30页 |
·多针浅刺法 | 第30-31页 |
·单针多向刺法 | 第31页 |
·沿皮浅刺法 | 第31页 |
3 经筋法治疗腰腿痛 | 第31-34页 |
·腰腿痛与经筋理论 | 第31-32页 |
·腰腿痛经筋检查方法 | 第32页 |
·足太阳经筋 | 第32页 |
·足阳明经筋 | 第32页 |
·足少阳经筋 | 第32页 |
·经筋疗法临床治疗腰、腿痛 | 第32-34页 |
综述三动刺疗法 | 第34-40页 |
1 前言 | 第34页 |
2 动刺疗法 | 第34-37页 |
·何谓动刺疗法 | 第34页 |
·动刺疗法的镇痛机理 | 第34-35页 |
·选穴原则 | 第35页 |
·远道取穴 | 第35页 |
·阿是穴 | 第35页 |
·筋结点 | 第35页 |
·运动方式 | 第35-37页 |
·主动运动 | 第35-36页 |
·被动运动 | 第36页 |
·辅助运动 | 第36-37页 |
·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 第37页 |
·禁 | 第37页 |
·防 | 第37页 |
·要 | 第37页 |
3 临床动刺疗法治疗腰腿痛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部分 正文 | 第40-60页 |
经筋动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病例体会 | 第40-60页 |
1 前言 | 第40页 |
2 病例一 | 第40-48页 |
·病例叙述 | 第40页 |
·具体操作步骤 | 第40-41页 |
·诊疗纪录 | 第41-42页 |
·针刺点分析 | 第42页 |
·病例一 动刺法之操作动作分析 | 第42-48页 |
3 病例二 | 第48-57页 |
·病例叙述 | 第48页 |
·具体操作步骤 | 第48-49页 |
·诊疗纪录 | 第49页 |
·针刺点分析 | 第49-50页 |
·病例二 动刺法之操作动作分析 | 第50-57页 |
4 讨论 | 第57-58页 |
·经筋动刺法治疗体验 | 第57页 |
·经筋刺法配合运动法相辅相成 | 第57页 |
·调整肌肉与脊椎位置 | 第57页 |
·整体治疗 | 第57页 |
·病例疗效分析 | 第57-58页 |
·治疗次数不足 | 第57页 |
·患者自身因素 | 第57页 |
·外在因素 | 第57-58页 |
·病情轻重 | 第58页 |
·针刺部位 | 第58页 |
·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 第58页 |
5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书目与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