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3页 |
| ·青藏高原侵蚀速率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祁连山地质构造背景与构造变形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 ·选题依据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 第二章 祁连山东段低温热年代学研究与剥露历史 | 第33-59页 |
| ·磷灰石(U-Th)/He热年代学原理 | 第33-38页 |
|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原理 | 第38-41页 |
| ·样品背景与实验结果 | 第41-49页 |
| ·晚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东段冷却剥蚀历史 | 第49-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第三章 祁连山东段晚更新世以来河流阶地序列与年代学研究 | 第59-83页 |
| ·测年方法与结果 | 第60-66页 |
| ·古浪河阶地与年代 | 第66-69页 |
| ·黄羊河阶地与年代 | 第69-72页 |
| ·南营河阶地与年代 | 第72-77页 |
| ·西营河阶地与年代 | 第77-81页 |
| ·小结 | 第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第四章 晚更新世以来祁连山东段河流下切速率与构造变形速率 | 第83-106页 |
| ·河流下切与构造、气候、岩性之间的关系 | 第85-90页 |
| ·祁连山东段河流下切速率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90-96页 |
| ·祁连山东段河流下切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96-98页 |
| ·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变形与构造变形速率 | 第98-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 第五章 祁连山北翼河流河道分析与构造抬升速率的空间差异 | 第106-121页 |
| ·区域背景 | 第106-107页 |
| ·理论基础(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 | 第107-109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109-111页 |
| ·讨论 | 第111-117页 |
| ·结论 | 第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 第六章 祁连山构造变形模式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 第121-136页 |
| ·沿祁连山走向抬升剥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121-127页 |
| ·垂直祁连山走向构造抬升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127-131页 |
| ·祁连山晚新生代抬升的动力学机制探讨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3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9页 |
| 附录1 | 第139-142页 |
| 致谢 | 第142-143页 |
| 个人简介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