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一、引言 | 第6-8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 (二)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7-8页 |
| 二、信贷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8-18页 |
| (一) 信贷结构的内涵 | 第8-9页 |
| (二) 信贷和信贷结构调整的原则 | 第9-11页 |
| (三) 信贷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 (四) 信贷结构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 (五) 信贷结构合理化选择的理论基础-贷款组合理论 | 第16-18页 |
| 三、社旗县农信社信贷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31页 |
| (一) 社旗县区域环境介绍和社旗县农信社基本情况 | 第18页 |
| (二) 社旗县农信社的信贷结构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 (三) 社旗县农信社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 (四) 社旗县农信社进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 四、社旗县农信社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的对策 | 第31-35页 |
| (一) 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实现收益最大化 | 第31页 |
| (二) 实施差别化管理战略 | 第31-33页 |
| (三) 盘活资产,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力度 | 第33-34页 |
| (四) 创新贷款品种,分散贷款投向 | 第34页 |
| (五) 提高人员素质,适应发展的需要 | 第34-35页 |
| 五、社旗县农信信贷结构优化的保障性措施 | 第35-38页 |
| (一) 完善管理体制 | 第35页 |
| (二)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第35-36页 |
|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6页 |
| (四) 建立信贷营销机制,拓展信贷市场 | 第36-38页 |
| 六、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