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虚假陈述赔偿诉讼当事人的理论分析 | 第12-16页 |
(一) 证券虚假陈述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12-14页 |
1. 虚假陈述概念的取舍影响当事人的范围 | 第12-13页 |
2. 虚假陈述行为的性质的认定影响当事人的范围 | 第13-14页 |
(二) 虚假陈述赔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 | 第14-16页 |
1. 诉讼当事人具有明显的群体性,通常采用群体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 第15页 |
2. 诉讼当事人双方力量极不平衡 | 第15页 |
3. 诉讼当事人结构复杂 | 第15-16页 |
二、虚假陈述赔偿诉讼中的适格原告 | 第16-20页 |
(一) 判断原告适格的要件 | 第17-19页 |
1. 原告的身份要求 | 第17页 |
2. 原告交易行为的实在性 | 第17-18页 |
3. 原告交易行为的时间要求 | 第18-19页 |
(二) 确定适格原告时面临的问题 | 第19-20页 |
1. 个人利用他人账户买卖股票的问题 | 第19页 |
2. 法人以他人名义开户买卖股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三、虚假陈述赔偿诉讼中的适格被告 | 第20-30页 |
(一) 被告的范围 | 第20-24页 |
1. 法定的信息披露义务主体 | 第20-22页 |
2. 法定的协助或监督信息披露义务主体的主体 | 第22-23页 |
3. 实际操控负有信息披露义务、协助或监督披露义务的法人机构的单位和个人 | 第23-24页 |
4. 违反有关虚假陈述禁止性规定的主体 | 第24页 |
(二) 判断被告适格的要件 | 第24-28页 |
1. 被告须实施了虚假陈述行为 | 第24-25页 |
2. 虚假陈述的信息是“重大”的 | 第25-26页 |
3. 被告因虚假陈述行为受到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 第26-28页 |
(三) 确定适格被告时面临的问题 | 第28-30页 |
1. 作为被告的法人其法人资格终止 | 第28页 |
2. 共同侵权形态下连带责任人的诉讼地位 | 第28-30页 |
四、虚假陈述赔偿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与被代表人 | 第30-38页 |
(一) 诉讼代表人的适格 | 第31-34页 |
1. 代表人与被代表人的共性 | 第31-32页 |
2. 诉讼代表人自身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 第32-34页 |
(二) 诉讼代表人的产生机制 | 第34-35页 |
(三) 诉讼代表人的权限 | 第35-36页 |
(四) 被代表人范围的确定与判决效力的扩张 | 第36-37页 |
(五) 被代表人的退出机制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