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 ·马克思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理论 | 第14-16页 |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16-17页 |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17-19页 |
|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 第17-18页 |
|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21-25页 |
|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 | 第21-23页 |
| ·土地改革阶段 | 第21页 |
| ·农业合作化阶段 | 第21-23页 |
| ·人民公社阶段 | 第23页 |
|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 | 第23-25页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 | 第23-24页 |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出现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和现状 | 第25-36页 |
| ·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 | 第25-31页 |
| ·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方式变革是促使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动力 | 第25-26页 |
| ·比较利益是促使农村土地流转的外在动力 | 第26-30页 |
| ·国家的政策、法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 第30-31页 |
|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 第31-36页 |
| ·总体流转规模偏低,省份之间有差异 | 第31-32页 |
| ·流转形式多样化,传统流转形式比重偏大 | 第32-36页 |
| 第五章 我国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43页 |
| ·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 第36-38页 |
| ·禁止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规定不合理 | 第36-37页 |
| ·土地流转法律缺位 | 第37-38页 |
| ·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的行为不规范 | 第38页 |
|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 | 第38-41页 |
| ·缺乏合理的农村土地价格机制 | 第39-40页 |
| ·缺乏健全的交易中介服务组织 | 第40-41页 |
|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 第41页 |
| ·农民对生存保障的顾虑 | 第41-43页 |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 第43-52页 |
| ·允许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 | 第43-44页 |
|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44-45页 |
|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设 | 第45-49页 |
|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机制的建设 | 第45-47页 |
| ·完善土地流转交易中介服务组织 | 第47-48页 |
| ·重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 第48-49页 |
| ·延续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 第49-50页 |
| ·“活化”不同地区土地流转形式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