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 | 第19-24页 |
第一节 鄂尔多斯市自然环境概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概况 | 第20-21页 |
第三节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水平概况 | 第21-22页 |
第四节 鄂尔多斯市社会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定义及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定义 | 第24页 |
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28页 |
第三节 对指标的阐述 | 第28-31页 |
第四章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第31-43页 |
第一节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评价模型的建立及计算 | 第32-34页 |
一、指标标准化 | 第32页 |
二、计算计量分值 | 第32页 |
三、计算支持系统发展水平指数 | 第32页 |
四、计算总系统发展水平指数 | 第32-33页 |
五、计算各支持系统和总系统的持续度 | 第33页 |
六、计算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度 | 第33页 |
七、计算趋势度 | 第33页 |
八、模型逻辑图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计算结果及评价分析 | 第34-43页 |
一、发展水平 | 第34-37页 |
二、可持续水平 | 第37-39页 |
三、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性 | 第39-40页 |
四、总体发展趋势 | 第40-43页 |
第五章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结论与讨论 | 第43-53页 |
第一节 改善各支持系统和总系统的发展水平 | 第43-45页 |
一、改善各支持系统发展水平 | 第43-44页 |
二、改善总系统发展水平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改善各支持系统和总系统的可持续水平 | 第45-47页 |
一、改善各支持系统可持续水平 | 第45-46页 |
二、改善总系统可持续水平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改善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水平 | 第47-51页 |
一、改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水平 | 第47-48页 |
二、改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水平 | 第48-49页 |
三、改善环境与资源的协调水平 | 第49-51页 |
第四节 维持总系统趋势度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