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对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土地转移和失地农民保障理论与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产权理论 | 第13-17页 |
·新制度经济学 | 第13-14页 |
·农民理性假说理论 | 第14-15页 |
·土地的社会保障风险理论 | 第15-17页 |
·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关于土地产权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关于土地征用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18页 |
·关于征地补偿政策的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关于失地农民保障的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第3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土地市场研究 | 第22-32页 |
·中国土地市场 | 第22-24页 |
·中国土地市场概况 | 第22-23页 |
·中国土地市场的基本类型 | 第23-24页 |
·城市化—土地流转的因素 | 第24-25页 |
·土地城市化的动力—政府土地租金剩余的攫取 | 第25-26页 |
·我国征地政策的变化历史 | 第26-28页 |
·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问题 | 第28-29页 |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 | 第29-32页 |
·各时期我国农村土地经济管理政策 | 第29-30页 |
·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 第30页 |
·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意义—经济高速增长 | 第30-32页 |
第4章 土地转移和失地补偿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32-40页 |
·各国及地区土地产权制度 | 第32-33页 |
·主要国家和地区征地补偿的经验借鉴 | 第33-37页 |
·西方国家的征地补偿标准 | 第34-35页 |
·东亚地区的征地补偿标准 | 第35-37页 |
·境外土地补偿的总结 | 第37页 |
·各国及地区土地补偿方案的对比及借鉴 | 第37-40页 |
·各国及地区土地补偿方案的对比 | 第37-38页 |
·境外土地补偿方式的借鉴与启示 | 第38-40页 |
第5章 征地补偿及失地农民补偿方式的研究 | 第40-52页 |
·现行的农民失地补偿政策 | 第40-43页 |
·我国现行的土地补偿政策 | 第40-41页 |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 第41页 |
·农民失地成本函数的构建 | 第41-42页 |
·现行土地征用补偿价格不合理性分析 | 第42-43页 |
·失地农民补偿函数 | 第43-44页 |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 第44页 |
·工资增长率 | 第44页 |
·通胀预期 | 第44页 |
·预期寿命和死亡率 | 第44页 |
·社会保障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养老保障费用模型 | 第46页 |
·医疗保障模型 | 第46-47页 |
·失业保障模型 | 第47页 |
·失地农民补偿模型 | 第47页 |
·失地农民补偿实证研究—以慈溪市为例 | 第47-52页 |
·养老保障费用的估算 | 第49页 |
·医疗保障费用的估算 | 第49-50页 |
·失业保障费用的估算 | 第50页 |
·慈溪市社会保障价值的估算和解释 | 第50-52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下的失地农民保障 | 第52-56页 |
·对重庆等省市土地转让方式改革的评价 | 第52-53页 |
·重新构建征地补偿安置原则 | 第53-54页 |
·市场机制原则 | 第54页 |
·尊重农民基本权益原则 | 第54页 |
·对等补偿原则 | 第54页 |
·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的确定 | 第54-55页 |
·失地农民安置途径的完善 | 第55-56页 |
·建立培训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 第55页 |
·鼓励入股分红 | 第55页 |
·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 | 第55-56页 |
第7章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