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电镀废水的来源、性质和分类、危害及处理现状 | 第10-17页 |
·电镀废水的来源 | 第10页 |
·电镀废水的性质 | 第10-11页 |
·电镀废水的分类 | 第11页 |
·电镀废水的危害 | 第11-13页 |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 第17-20页 |
·微生物固定化方法 | 第18-19页 |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特征 | 第19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理 | 第19-20页 |
·利用固定化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进展 | 第20页 |
·硫酸盐还原菌(SRB)厌氧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制 | 第20-24页 |
·硫酸还原菌菌(SRB)的性质 | 第20-22页 |
·硫酸还原菌S(RB)还原处理重金属的过程 | 第22-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26-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药剂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装置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污泥驯化与菌种培养 | 第28页 |
·SRB污泥固定化小球的制作 | 第28-29页 |
·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硫酸盐的方法 | 第29-31页 |
3 硫酸盐还原菌(SRB)污泥固定化技术处理含Cu~(2+)、Fe~(2+)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研究 | 第31-47页 |
·曝气池活性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小球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 | 第31-35页 |
·曝气池活性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驯化后的扫描电镜图(SEM) | 第31-33页 |
·曝气池污泥和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的扫描电镜图(SEM) | 第33-35页 |
·曝气池活性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在驯化过程中对硫酸根的还原作用 | 第35页 |
·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曝气池污泥和剩余污泥SRB污泥固定化小球还原硫酸盐能力的比较 | 第35-46页 |
·硫酸盐初始浓度条件下对还原能力的影响 | 第35-37页 |
·温度对还原硫酸盐能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pH值对还原硫酸盐能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球液配比值对还原硫酸盐能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COD/SO_4~(2-)比值对还原硫酸盐能力的影响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硫酸盐还原菌(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Cu~(2+)、Fe~(2+)混合电镀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 第47-63页 |
·各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7-52页 |
·pH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球液配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COD/SO_4~(2-)比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 第52-58页 |
·动力学方程原理的推导 | 第52-53页 |
·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Cu~(2+)废水的动力学方程 | 第53-55页 |
·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Fe~(2+)废水的动力学方程 | 第55-58页 |
·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Cu~(2+)、Fe~(2+)混合电镀废水的机理探讨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创新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3-64页 |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