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手性对映体的定义和性质 | 第9页 |
·外消旋体手性拆分的意义 | 第9-12页 |
·外消旋体的分离手段及其进展 | 第12-26页 |
·外消旋体的结晶拆分 | 第12-13页 |
·外消旋体的化学拆分 | 第13-14页 |
·外消旋体的包络拆分 | 第14页 |
·外消旋体的动力学拆分 | 第14页 |
·外消旋体的生物拆分 | 第14-15页 |
·外消旋体的色谱拆分 | 第15-21页 |
·外消旋体的膜拆分 | 第21-23页 |
·外消旋体的萃取拆分 | 第23-24页 |
·外消旋体的分子印迹拆分 | 第24-26页 |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D-DBTA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及评价 | 第27-43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功能单体的选择 | 第29页 |
·D-DBTA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 | 第29-30页 |
·液相色谱实验 | 第30页 |
·静态吸附实验 | 第30页 |
·印迹整体柱的形貌表征及通透性分析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功能单体的选择 | 第31-32页 |
·聚合条件的优化 | 第32-34页 |
·DBTA外消旋体在分子印迹液相色谱整体柱上的分离 | 第34-39页 |
·吸附等温线和结合特性 | 第39-40页 |
·印迹整体柱的形貌与通透性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制备D-DBTA分子印迹整体柱 | 第43-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43-44页 |
·链转移试剂DBTTC的合成 | 第44页 |
·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 | 第44-45页 |
·液相色谱实验 | 第45页 |
·印迹聚合物的形貌表征 | 第45页 |
·平衡吸附实验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DBTTC作为链转移试剂的反应机理 | 第45-46页 |
·DBTA外消旋体在MIP1和MIP2上的分离 | 第46-47页 |
·分子印迹整体柱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47-48页 |
·MIP1和MIP2对D-DBTA的结合性能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混合萃取剂拆分氧氟沙星外消旋体 | 第49-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氧氟沙星对映体的浓度分析 | 第51页 |
·实验原理和重要参数的计算 | 第51-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氧氟沙星对映体的标准曲线 | 第53-54页 |
·D2EHPA对萃取拆分的影响 | 第54页 |
·L-DTTA与L-DBTA的浓度比对萃取拆分的影响 | 第54-55页 |
·氧氟沙星初始浓度对萃取拆分的影响 | 第55页 |
·水相pH对萃取拆分的影响 | 第55-56页 |
·温度对萃取拆分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