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一、研究动机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分析与研究状况 | 第11-15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概述 | 第12页 |
三、国外研究探讨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建构保护管理组织大纲 | 第16页 |
二、国际相关保护宪章讨论 | 第16页 |
三、历史园林保护管理实务借鉴 | 第16-17页 |
四、实地考察与专家访淡 | 第17页 |
第四节 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一、完成一套保护管理范式 | 第17页 |
二、跨领域交流、跨学科分享 | 第17-19页 |
注释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历史园林保护管理相关法规讨论 | 第21-55页 |
第一节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 第21-35页 |
一、《雅典宪章》 | 第22-24页 |
二、《威尼斯宪章》 | 第24-26页 |
三、《佛罗伦斯宪章》 | 第26-31页 |
四、《国际文化观光宪章》 | 第31-34页 |
五、《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地域性宪章与建议书 | 第35-42页 |
一、《巴拉宪章》 | 第35-39页 |
二、《监护景观与历史场所美景与特色建议书》 | 第39-40页 |
三、《日本文化财保护法》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中国历史园林保护管理法规 | 第42-52页 |
一、《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 | 第42-45页 |
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宣言》 | 第45-46页 |
三、《保护世界遗产乐山宣言》 | 第46-47页 |
四、目前的绿化法规 | 第47-50页 |
五、《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 第50-52页 |
注释 | 第52-55页 |
第三章 中国古建园林保护管理的实务参考 | 第55-82页 |
第一节 世界文化遗产维护管理计划概述 | 第55-56页 |
一、维护管理计划 | 第55页 |
二、当前管理趋势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美国FVNHS实务案例分析 | 第56-61页 |
一、职工管理部门 | 第56-57页 |
二、合作伙伴关系 | 第57-58页 |
三、公园数据资料 | 第58-59页 |
四、行政历史史册 | 第59-60页 |
五、公园年度计划 | 第60-61页 |
第三节 英国遗产基金会保护管理计划周期 | 第61-68页 |
一、保护管理计划周期 | 第61-63页 |
二、保护管理基金申请规范续 | 第63页 |
三、历史园林保护管理的方法学分类 | 第63-64页 |
四、特别对象——历史园林遗迹 | 第64-66页 |
五、有关策略及政策 | 第66-68页 |
第四节 台湾林本源庭院保护管理案例 | 第68-78页 |
一、历史背景 | 第68-69页 |
二、文宣的多元化 | 第69-73页 |
三、预约制度的彻底实践 | 第73页 |
四、遗产经验的完全 | 第73-76页 |
五、文化商品和咖啡艺文馆的经营 | 第76-77页 |
六、永续经营的成熟理念 | 第77-78页 |
第五节 遗迹观光和文化规划 | 第78-79页 |
注释 | 第79-82页 |
第四章 曲水园管理范式 | 第82-124页 |
第一节 曲水园的特征 | 第82-84页 |
一、曲水园保护回顾 | 第82-83页 |
二、曲水园属性归类 | 第83页 |
三、曲水园未来定位 | 第83页 |
四、园林艺术职能更新 | 第83-84页 |
第二节 曲水园管理宗旨 | 第84页 |
第三节 成立董事会 | 第84-88页 |
一、当前管理状况 | 第84-85页 |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分析 | 第85-86页 |
三、设立董事顾问群 | 第86-88页 |
第四节 人力资源整合 | 第88-93页 |
一、当前人事制度状况 | 第88页 |
二、管理层的"臂距原则" | 第88-90页 |
三、执行总监人选 | 第90-91页 |
四、岗位描述方案 | 第91-93页 |
第五节 建立组织管理架构图 | 第93-94页 |
一、教育部门 | 第94页 |
二、活动部门 | 第94页 |
三、行政部门 | 第94页 |
四、保护部门 | 第94页 |
五、研究部门 | 第94页 |
第六节 部门职责工作表与年度行事历 | 第94-120页 |
一、教育部门职能 | 第96-101页 |
二、活动部门职能 | 第101-106页 |
三、行政部门职能 | 第106-109页 |
四、保护部门职能 | 第109-113页 |
五、研究部门职能 | 第113-117页 |
六、年度行事历与跨部门合作图 | 第117-120页 |
注释 | 第120-12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24-130页 |
第一节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 第124-125页 |
一、两大世界文化景观 | 第124页 |
二、文化和景观 | 第124-125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125-126页 |
一、文化价值和管理需求 | 第125页 |
二、KJ法 | 第125-126页 |
三、研究参考的拓展 | 第126页 |
第三节 传统园林文化的当代意义 | 第126-128页 |
一、中国园林传递的特殊人文关怀 | 第126-127页 |
二、管理体系肩负的传承责任 | 第127-128页 |
三、园林文化与传统回归 | 第128页 |
注释 | 第128-130页 |
附录一 《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 | 第130-133页 |
附录二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 第133-140页 |
附录三 巴拉宪章参考准则 | 第140-144页 |
附录四 台湾林本源庭院沿革 | 第144-146页 |
附录五 林本源园邸入会办法 | 第146-147页 |
附录六 台北县第二级古迹林本源园邸发行"林园之友卡"计划暨实施办法 | 第147-149页 |
附录七 台北县国定古迹林本源园邸"林园之友卡"入会申请书 | 第149-150页 |
附录八 台北县第二级古迹林本源园邸场地使用管理要点 | 第150-152页 |
附录九 台北县第二级古迹林本源园邸场所使用申请表 | 第152-153页 |
附录十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第二级古迹「林本源园邸」场所使用切结书 | 第153-155页 |
附录十一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园邸"街头艺人户外展演场所使用申请标准作业" | 第155-159页 |
附录十二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园邸街头艺人户外展场所使用申请流程图 | 第159-161页 |
附录十三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园邸街头艺人户外展演场所使用申请表 | 第161-162页 |
附录十四 管理机制 | 第162-164页 |
附录十五 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暂行规定 | 第164-167页 |
参考书目 | 第167-172页 |
后记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