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关系综述 | 第12-13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现存问题综述 | 第13-14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的总结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分析 | 第18-3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18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 第18-19页 |
·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主要特点 | 第19-22页 |
·进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 第22-24页 |
·方向性原则 | 第22-23页 |
·客观性原则 | 第23页 |
·创新性原则 | 第23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3页 |
·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 | 第23-24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 | 第24-27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联系 | 第24-26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区别 | 第26-27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7-33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27-30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 | 第30-33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 第33-35页 |
3 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50页 |
·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 | 第35-42页 |
·多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坚定,但还存在有偏差 | 第35-37页 |
·多数大学生价值观念积极,但现实选择上具有功利性 | 第37-38页 |
·多数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诚信意识明显缺乏 | 第38-39页 |
·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实践活动,但缺乏真正的参与机会 | 第39-40页 |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 第40-41页 |
·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较高,但调适方法有待科学化 | 第41-42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50页 |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42-43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 第47-48页 |
·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不容轻视 | 第48-50页 |
4 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50-63页 |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 | 第50-51页 |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 第51-54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区分不同层次 | 第51-52页 |
·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应结合进行 | 第52页 |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第52-54页 |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结合 | 第54-56页 |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方法、载体 | 第56-59页 |
·在教育方法上实现转变 | 第56-57页 |
·坚持教育载体的多样性 | 第57-59页 |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 第59-61页 |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 第61页 |
·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措施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