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免疫球蛋白概况 | 第8-12页 |
·Ig 的发现及命名 | 第8页 |
·Ig 的结构 | 第8页 |
·Ig 的基本机构 | 第8-9页 |
·Ig 的其它结构 | 第9页 |
·Ig 的分类 | 第9-10页 |
·Ig 的性质 | 第10-11页 |
·Ig 的生物学功能 | 第11-12页 |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 | 第12-17页 |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构成 | 第12-13页 |
·家禽黏膜诱导部位和效应部位的免疫细胞 | 第13-15页 |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 | 第15-16页 |
·鸡黏膜免疫的基本过程 | 第16页 |
·黏膜免疫的功能 | 第16-17页 |
·黏膜免疫效应因子-SIgA | 第17-21页 |
·SIgA 的结构 | 第17页 |
·SIgA 的产生及其转运 | 第17-18页 |
·SIgA 的调节 | 第18页 |
·SIgA 的生物学功能 | 第18-19页 |
·SIgA 与黏膜免疫反应 | 第19-20页 |
·黏膜免疫系统的应用 | 第20-21页 |
·单克隆抗体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研究状况 | 第21页 |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 第22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鸡 SIgA 的粗提、纯化及鉴定 | 第23-28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页 |
·主要的溶液系统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SIgA 的粗提纯 | 第24页 |
·SIgA 的纯化 | 第24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SDS-PAGE 电泳鉴定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SIgA 粗提物和纯化后SIgA 的蛋白含量 | 第25页 |
·SIgA 粗提物和SIgA 纯化后的SDS-PAGE 电泳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小鼠免疫及间接 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28-35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试验动物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溶液的系统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小鼠免疫 | 第29页 |
·小鼠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29页 |
·测定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 | 第29-30页 |
·测定小鼠阳性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 | 第30页 |
·测定SIgA 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免疫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 | 第30-31页 |
·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 | 第31页 |
·抗原包被最佳浓度与阴、阳性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5页 |
·小鼠免疫 | 第32-33页 |
·间接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33-35页 |
第4章 抗鸡 SIgA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5-50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试验动物与细胞 | 第35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35页 |
·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液体的配制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41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6-40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0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融合结果 | 第41页 |
·杂交瘤细胞的形态观察 | 第41-43页 |
·阳性杂交瘤的建立 | 第43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50页 |
·融合前的超强免疫 | 第45页 |
·细胞融合及培养 | 第45-46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克隆 | 第46-47页 |
·杂交瘤细胞的不生长 | 第47-48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 第48页 |
·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 第48页 |
·关于试验中污染问题的解决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