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犯罪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概述 | 第13-26页 |
(一) 犯罪的概念 | 第13-19页 |
1. 大陆法系犯罪的概念 | 第13-16页 |
2. 苏俄犯罪的概念 | 第16-17页 |
3. 我国犯罪的概念 | 第17-19页 |
(二) 犯罪的本质特征 | 第19-26页 |
1. 大陆法系犯罪的本质特征 | 第19-22页 |
2. 苏俄犯罪的本质特征 | 第22-24页 |
3. 我国犯罪的本质特征 | 第24-26页 |
二、犯罪的本质特征之论证与界定 | 第26-45页 |
(一) 对有关犯罪的本质特征的各种观点之批判 | 第26-30页 |
1. 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论之批判 | 第26-28页 |
2. 应受刑罚惩罚本质特征论之批判 | 第28-29页 |
3. 层次本质特征论之批判 | 第29-30页 |
(二) 犯罪的本质特征之界定——刑事违法性本质特征的合理性 | 第30-45页 |
1. 刑事违法性之界定 | 第30-34页 |
2. 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 第34-42页 |
3. 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的合理性 | 第42-45页 |
三、界定犯罪的本质特征的意义 | 第45-53页 |
(一) 刑法理论层面的矛盾及其解决 | 第45-48页 |
1. 犯罪的实质概念与犯罪的形式概念的对立及其解决 | 第45-47页 |
2. 罪刑擅断主义与绝对罪刑法定主义的对立及其解决 | 第47-48页 |
(二) 刑事立法层面的矛盾及其解决 | 第48-51页 |
1. 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的对立及其解决 | 第48-50页 |
2. 具体刑事立法中的对立及其解决 | 第50-51页 |
(三) 刑事司法层面的矛盾及其解决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