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姬塬地区长9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目标第11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主要工作量和创新成果第13-15页
        1.5.1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3页
        1.5.2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3-15页
第二章 区域储层基本特征第15-33页
    2.1 研究区构造背景第15-16页
    2.2 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第16-19页
    2.3 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第19-32页
        2.3.1 岩石学特征第19-23页
        2.3.2 物性特征第23-24页
        2.3.3 含油性特征第24页
        2.3.4 电性特征第24-26页
        2.3.5 地层水特征第26-27页
        2.3.6 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第27页
        2.3.7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第27-28页
        2.3.8 含油性与物性的关系第28页
        2.3.9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28-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储层参数精细建模第33-56页
    3.1 测井曲线标准化第33-40页
    3.2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第40-55页
        3.2.1 泥质含量的计算第40页
        3.2.2 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第40-45页
        3.2.3 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第45-50页
        3.2.4 含水饱和度模型第50-55页
    3.3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油水识别方法研究第56-75页
    4.1 微差识别法第56-58页
    4.2 标准水层对比法第58-59页
    4.3 分砂带分方向油水识别图版法第59-62页
    4.4 自然电位相对幅度与电阻率比值法识别油水层第62-65页
    4.5 测录井资料结合识别油水层第65-67页
    4.6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油水识别法第67-74页
        4.6.1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径向分布特征第67-71页
        4.6.2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油水识别法基本原理第71页
        4.6.3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油水层评价标准第71-74页
    4.7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储层下限确定第75-78页
    5.1 含油性下限第75页
        5.1.1 岩心录井资料分析第75页
        5.1.2 试油层段含油级别分析第75页
    5.2 岩性下限第75-76页
    5.3 物性下限第76-77页
        5.3.1 岩心分析资料确定物性下限第76页
        5.3.2 试油资料结合测井资料确定物性下限第76-77页
    5.4 电性下限第77页
    5.5 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裂缝发育特征与产能的关系第78-90页
    6.1 裂缝识别第78-79页
    6.2 裂缝发育特征第79-83页
        6.2.1 分砂带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第79-81页
        6.2.2 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产状和构造关系第81-83页
    6.3 裂缝发育的位置和程度及对产能的影响第83-89页
    6.4 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应用效果评价第90-103页
    7.1 测井参数模型检验第90-95页
    7.2 测井二次精细解释第95-99页
    7.3 新井解释符合率第99-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计算机字库单个字体著作权保护
下一篇:社交网络背景下的秀恩爱与妒忌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