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几种典型有机废水的特点 | 第11-14页 |
1.2.1 抗生素类废水 | 第11-13页 |
1.2.2 酚类废水 | 第13-14页 |
1.3 有机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及发展 | 第14-21页 |
1.3.1 生物法 | 第14-15页 |
1.3.2 物理法 | 第15-16页 |
1.3.3 化学法 | 第16-21页 |
1.4 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技术及其反应机理 | 第21-30页 |
1.4.1 基于自由基反应的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技术 | 第23-26页 |
1.4.2 基于非自由基反应的过硫酸盐活化高级氧化技术 | 第26-30页 |
1.5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氮掺杂碳层-Fe/Fe_3C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诺氟沙星 | 第31-55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2.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3-34页 |
2.2.4 诺氟沙星的降解 | 第34页 |
2.2.5 活性物种的鉴定 | 第34-35页 |
2.2.6 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4页 |
2.3.1 材料表征 | 第36-39页 |
2.3.2 Fe/Fe_3C@NG的吸附性能 | 第39-41页 |
2.3.3 NOF的催化氧化 | 第41-42页 |
2.3.4 温度对NOF降解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5 催化剂用量对NOF降解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6 PMS用量对NOF降解的影响 | 第45页 |
2.3.7 溶液初始pH和无机离子对NOF降解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8 Fe/Fe_3C@NG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46-47页 |
2.3.9 活性物种的鉴定 | 第47-49页 |
2.3.10 XPS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2.3.11 Fe/Fe_3C@NG活化PMS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 第51页 |
2.3.12 NOF的降解途径 | 第51-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MnCo_2O_4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双酚A | 第55-71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3.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58页 |
3.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8页 |
3.2.5 BPA的降解 | 第58页 |
3.2.6 活性物种的鉴定 | 第58-59页 |
3.2.7 分析方法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0页 |
3.3.1 材料表征 | 第59-61页 |
3.3.2 BPA的催化降解 | 第61-62页 |
3.3.3 催化剂用量对BPA降解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4 PMS浓度对BPA降解的影响 | 第63-64页 |
3.3.5 MnCo_2O_4的催化热力学研究 | 第64-65页 |
3.3.6 BPA的矿化 | 第65-66页 |
3.3.7 MnCo_2O_4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66-67页 |
3.3.8 活性物种的鉴定 | 第67-68页 |
3.3.9 XPS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3.3.10 机理分析 | 第69-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4.1 结论 | 第71-72页 |
4.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