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山西沁河上游湿地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1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2 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过程第15-16页
        1.2.2 研究方法综述第16-18页
        1.2.3 山西省湿地植被生态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2.1 样地设置与调查第21页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1-25页
        2.2.1 区系分析第21-22页
        2.2.2 植被分类和排序第22页
        2.2.3 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第22-23页
        2.2.4 植被优势种种间关系测定第23-24页
        2.2.5 植被生态位测定第24-2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5-55页
    3.1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区系分析第25-27页
        3.1.1 物种区系组成第25页
        3.1.2 区系组成的地理成分第25-27页
        3.1.3 优势种的确定第27页
    3.2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分类和排序第27-33页
        3.2.1 TWINSPAN分类第27-30页
        3.2.2 DCA排序第30-33页
    3.3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第33-39页
        3.3.1 不同河段湿地α多样性变化分析第33-36页
        3.3.2 不同河段湿地β多样性变化分析第36-39页
    3.4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优势种种间关系分析第39-46页
        3.4.1 种间联结测定的x2值、AC值和PC值特征分析第39-40页
        3.4.2 种间联结性第40-43页
        3.4.3 功能群划分及分析第43-46页
    3.5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生态位分析第46-55页
        3.5.1 生态位宽度分析第46-50页
        3.5.2 生态位重叠分析第50-55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55-61页
    4.1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物种区系第55页
    4.2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分类和排序第55-56页
    4.3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第56页
    4.4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优势种种间关系第56-58页
    4.5 沁河上游湿地植被生态位第58页
    4.6 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丁质脱乙酰基酶serpentine和vermiform基因对果蝇翅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天龙山草灌群落土壤呼吸与温度和水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