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低浓度煤层气应用于Ni-YSZ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燃料电池概述第15-17页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概述第17-21页
        1.3.1 SOFC的工作原理第17-19页
        1.3.2 SOFC的分类第19页
        1.3.3 SOFC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4 SOFC的发展趋势第20-21页
    1.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第21-25页
        1.4.1 SOFC的电解质材料第21-22页
            1.4.1.1 氧化锆基电解质第21页
            1.4.1.2 氧化铈基电解质第21页
            1.4.1.3 氧化铋电解质第21-22页
            1.4.1.4 钙钛矿型电解质第22页
        1.4.2 SOFC的阴极材料第22-23页
            1.4.2.1 贵金属阴极第23页
            1.4.2.2 钙钛矿型阴极第23页
        1.4.3 SOFC的阳极材料第23-25页
            1.4.3.1 Ni基金属陶瓷阳极第24页
            1.4.3.2 Cu基阳极第24页
            1.4.3.3 多金属合金阳极第24页
            1.4.3.4 钙钛矿阳极第24-25页
    1.5 镍基阳极SOFC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抗积碳方法第25-26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测试方法第27-33页
    2.1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 实验仪器第28页
    2.3 粉体合成方法第28-29页
        2.3.1 EDTA-柠檬酸络合法第28-29页
        2.3.2 水热合成法第29页
        2.3.3 甘氨酸燃烧法(GNP法)第29页
    2.4 阳极支撑的单电池片的制备第29-30页
        2.4.1 阳极粉体的制备第29页
        2.4.2 电解质浆料的制备第29页
        2.4.3 阴极浆料的制备第29页
        2.4.4 单电池的制备第29-30页
    2.5 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30-33页
        2.5.1 X射线衍射(XRD)第30-31页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1页
        2.5.3 透射电镜测试(TEM)第31页
        2.5.4 比表面分析第31页
        2.5.5 催化性能测试第31页
        2.5.6 电化学性能测试表征第31-33页
第三章 利用三种方法制备SDC粉体及电化学性能第33-41页
    3.1 前言第33页
    3.2 不同方法合成SDC第33-34页
        3.2.1 EDTA-柠檬酸络合法第33页
        3.2.2 甘氨酸燃烧法第33页
        3.2.3 水热合成法第33-34页
    3.3 结果与表征第34-39页
        3.3.1 三种不同方法合成的SDC粉体的XRD表征第34-35页
        3.3.2 三种不同方法合成的SDC粉体的SEM表征第35页
        3.3.3 SDC电解质浆料的静置稳定性第35-36页
        3.3.4 单电池性能第36-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NBC在SOFC抗积碳阳极中的应用研究第41-53页
    4.1 引言第41-42页
    4.2 催化剂的制备与负载第42-43页
        4.2.1 核壳催化剂的合成第42页
        4.2.2 催化剂在单电池片上的负载第42-4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3-51页
        4.3.1 催化剂的XRD表征第43-44页
        4.3.2 @NBC催化剂的BET表征第44页
        4.3.3 @NBC催化剂TEM表征第44-45页
        4.3.4 @NB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45-46页
        4.3.5 @NBC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测试第46-47页
        4.3.6 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第47-49页
        4.3.7 电池稳定性测试第49-50页
        4.3.8 恒流放电后电池阳极表征第50-51页
    4.4 结论第51-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5.1 总结第53页
    5.2 创新点第53页
    5.3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i基催化剂催化1,4-丁炔二醇加氢反应研究
下一篇:ND/MTO/DOX复合纳米钻石药物制备及协同抗肿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