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 | 第8-15页 |
1.2.1 物理化学法 | 第9-11页 |
1.2.2 高级氧化法 | 第11-13页 |
1.2.3 生物处理方法 | 第13-15页 |
1.3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中组合工艺的发展及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1.3.1 臭氧—生物活性炭 | 第15-17页 |
1.3.2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 | 第17-18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20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4.2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颗粒活性炭特性 | 第20页 |
2.2 试验装置及流程 | 第20-22页 |
2.2.1 臭氧—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 | 第20-21页 |
2.2.2 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 | 第21页 |
2.2.3 颗粒活性炭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试验 | 第21-22页 |
2.3 试验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3.1 常规指标测定及方法 | 第22-23页 |
2.3.2 特殊指标测定及方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石化二级出水水质特性研究 | 第24-30页 |
3.1 石化污水厂污水种类及处理流程 | 第24-26页 |
3.1.1 石化污水厂污水组成及水质特性 | 第24页 |
3.1.2 石化污水厂污水处理流程 | 第24-26页 |
3.2 石化二级生化出水常规指标 | 第26页 |
3.3 石化二级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26-27页 |
3.4 二级生化出水可生化性 | 第27-28页 |
3.5 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臭氧预氧化单元参数确定及有机物去除效果研究 | 第30-40页 |
4.1 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氧化时间和臭氧利用率的关系 | 第30-31页 |
4.2 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氧化时间与COD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31-33页 |
4.2.1 臭氧投加量与COD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4.2.2 臭氧接触氧化时间与COD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4.3 臭氧投加量、接触氧化时间与UV254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33-35页 |
4.3.1 臭氧投加量与UV254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4.3.2 臭氧接触氧化时间与UV254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4.4 臭氧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改变 | 第35-36页 |
4.5 臭氧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改变 | 第36-38页 |
4.6 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生物活性炭单元运行及优化研究 | 第40-52页 |
5.1 颗粒活性炭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第40-46页 |
5.1.1 颗粒活性炭对臭氧氧化出水的动力学研究 | 第40-43页 |
5.1.2 颗粒活性炭对臭氧氧化出水的热力学研究 | 第43-46页 |
5.2 生物活性炭柱的启动与稳定 | 第46-47页 |
5.3 生物活性炭水力停留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及作用 | 第47-51页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不同工艺试验研究 | 第52-64页 |
6.1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中试试验运行结果研究 | 第52-54页 |
6.1.1 臭氧—生物活性炭去除COD的试验 | 第52-53页 |
6.1.2 臭氧—生物活性炭去除UV254的试验 | 第53-54页 |
6.2 臭氧—颗粒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去除效果 | 第54-56页 |
6.2.1 臭氧—颗粒活性炭去除COD的试验 | 第55-56页 |
6.2.2 臭氧—颗粒活性炭去除UV254的试验 | 第56页 |
6.3 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对二级生化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试验 | 第56-58页 |
6.3.1 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去除COD试验 | 第56-58页 |
6.3.2 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去除UV254的试验 | 第58页 |
6.4 冲击负荷试验 | 第58-61页 |
6.4.1 不改变运行参数,提高进水COD,研究出水水质情况 | 第59-60页 |
6.4.2 改变运行参数应对水质冲击试验 | 第60-61页 |
6.5 小结 | 第61-64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