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煤过热蒸汽干燥特性及调湿工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1.1 炼焦煤 | 第9-10页 |
1.1.1 炼焦煤背景简介 | 第9页 |
1.1.2 炼焦煤含水率 | 第9页 |
1.1.3 炼焦煤配煤技术 | 第9-10页 |
1.2 煤调湿技术 | 第10-14页 |
1.2.1 煤调湿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 第10-11页 |
1.2.2 炼焦煤调湿技术的现状 | 第11-14页 |
1.3 煤调湿干燥器设备和技术 | 第14-19页 |
1.3.1 管式炉干燥技术 | 第14页 |
1.3.2 流化床干燥技术 | 第14-15页 |
1.3.3 回转窑干燥技术 | 第15-16页 |
1.3.4 热风干燥技术 | 第16页 |
1.3.5 过热蒸汽干燥技术 | 第16-19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2 课题内容 | 第19-21页 |
2 对流干燥视角下的炼焦煤物性参数实验 | 第21-30页 |
2.1 炼焦煤配煤及含水率 | 第21页 |
2.1.1 配煤成分 | 第21页 |
2.1.2 炼焦煤初始含水率 | 第21页 |
2.2 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22页 |
2.2.2 结果分析 | 第22页 |
2.3 炼焦煤的热解实验 | 第22-26页 |
2.3.1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23-24页 |
2.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2.4 炼焦煤的休止角实验 | 第26-28页 |
2.4.1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26-27页 |
2.4.2 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2.5 炼焦煤的最小流化速度实验 | 第28-29页 |
2.5.1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28页 |
2.5.2 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炼焦煤热风对流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 第30-38页 |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30-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3.3 结果和分析 | 第31-37页 |
3.3.1 实验现象与观察 | 第31-32页 |
3.3.2 热风温度对炼焦煤对流干燥特性影响 | 第32-34页 |
3.3.3 风速对炼焦煤对流干燥特性影响 | 第34-36页 |
3.3.4 物料厚度对炼焦煤对流干燥特性影响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炼焦煤过热蒸汽对流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 第38-47页 |
4.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38-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4.3 结果和分析 | 第42-45页 |
4.3.1 实验现象与观察 | 第42-43页 |
4.3.2 过热蒸汽温度对炼焦煤对流干燥特性影响 | 第43-44页 |
4.3.3 炼焦煤厚度对炼焦煤对流干燥特性影响 | 第44-45页 |
4.3.4 过热蒸汽流量对炼焦煤对流干燥特性影响 | 第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炼焦煤热风煤调湿和过热蒸汽煤调湿对比 | 第47-52页 |
5.1 实验现象的对比 | 第47-48页 |
5.2 干燥速率的对比 | 第48-49页 |
5.3 干燥能耗的对比 | 第49-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炼焦煤过热蒸汽煤调湿新工艺研究 | 第52-59页 |
6.1 过热蒸汽重力自流床煤调湿工艺概念 | 第52-53页 |
6.2 炼焦煤过热蒸汽煤调湿工艺的过程运算 | 第53-56页 |
6.3 炼焦煤小试冷态实验 | 第56-58页 |
6.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56-58页 |
6.3.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7 结论 | 第59-6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9页 |
7.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9-61页 |
8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9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