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虚构的融合:试论动画展现真实性的理据及得失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关于非虚构的定义 | 第9-10页 |
2.关于非虚构动画成立的问题 | 第10-12页 |
3.关于意指性 | 第12-13页 |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3页 |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非虚构动画的理论依据 | 第14-35页 |
一、非虚构动画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非虚构动画命名的辨析 | 第15-18页 |
三、非虚构动画的概念 | 第18-21页 |
四、非虚构动画的动画造型的本质 | 第21-35页 |
1.造型是一种符号 | 第21-22页 |
2.动画造型是一种意指符号 | 第22-27页 |
3.非虚构动画造型的意指具有暴露真实性的特征 | 第27-35页 |
第三章 非虚构动画真实的判断 | 第35-43页 |
一、对于真实性的判断来源于故事之外 | 第36-38页 |
二、对真实性做出切实判断的方法 | 第38-41页 |
三、真实性是非虚构的追求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用动画展现真实性的得失 | 第43-57页 |
一、矛盾与不完美的魅力 | 第44-47页 |
二、动画的间离性的作用 | 第47-50页 |
三、动画的意指造型带来清晰的指向性 | 第50-54页 |
四、动画影像对抽象虚幻事物的具象化能力 | 第54-56页 |
五、动画影像给予创作者更为主观化的表达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