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磷酸吡哆醛磷酸酶基因的克隆与酶学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11-19页
引言第19-21页
1.材料与方法第21-33页
    1.1 实验材料第21-24页
        1.1.1 实验植株第21页
        1.1.2 主要实验设备第21页
        1.1.3 质粒与菌株第21页
        1.1.4 主要试剂第21-24页
    1.2 实验方法第24-33页
        1.2.1 引物设计第24页
        1.2.2 大豆GmPLPP基因克隆第24-26页
        1.2.3 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构建第26-27页
        1.2.4 原核表达和纯化第27-29页
        1.2.5 酶学性质分析第29-31页
        1.2.6 RNAi载体的构建第31-33页
2.结果与分析第33-47页
    2.1 大豆GmPLPPcDNA序列分析第33-35页
    2.2 大豆GmPLPP基因克隆第35-36页
        2.2.1 大豆cDNA的获得第35页
        2.2.2 大豆GmPLPP基因的克隆第35-36页
    2.3 大豆GmPLPP的原核表达第36-38页
        2.3.1 大豆GmPLPP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页
        2.3.2 大豆GmPLPP原核表达及纯化第36-37页
        2.3.3 蛋白浓度测定第37-38页
    2.4 酶的部分性质研究第38-43页
        2.4.1 磷酸基团浓度测定第38页
        2.4.2 最适pH值第38页
        2.4.3 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第38-39页
        2.4.4 酶促反应时间第39页
        2.4.5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影响第39-40页
        2.4.6 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活性比较第40页
        2.4.7 米氏常数Km第40-42页
        2.4.8 不同化合物对酶促活性的作用第42-43页
    2.5 RNAi载体的构建第43-47页
        2.5.1 沉默片段的PCR扩增第43-44页
        2.5.2 GmPLPP正反向沉默片段载体构建第44-47页
3.讨论第47-51页
    3.1 大豆GmPLPP基因序列分析第47-48页
    3.2 大豆水解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第48页
    3.3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3.4 米氏常数测定和特异性分析第49-51页
        3.4.1 米氏常数测定结果分析第49页
        3.4.2 底物特异性分析第49-51页
4.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昆明市核桃种植气候因子分析及其适宜性区划研究
下一篇:间伐强度对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