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相关理论研究述评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3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2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述第16-23页
    2.1 移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第16-19页
        2.1.1 移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第16-17页
        2.1.2 移动新媒体发展趋势第17-19页
    2.2 媒介素养的内涵、理念渊源及重要构成第19-21页
        2.2.1 媒介素养的内涵第19-20页
        2.2.2 媒介素养的理念渊源第20页
        2.2.3 当下媒介素养的重要构成第20-21页
    2.3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及重要内容第21-23页
        2.3.1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第21-22页
        2.3.2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第22-23页
3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对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及必要性分析第23-29页
    3.1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对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第23-25页
        3.1.1 移动新媒体的广泛性对大学生选择媒介的影响第23页
        3.1.2 移动新媒体的交互性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影响第23页
        3.1.3 移动新媒体的扁平化对大学生生产信息的影响第23-24页
        3.1.4 移动新媒体的虚拟性对大学生交流信息的影响第24页
        3.1.5 移动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第24-25页
    3.2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意义及必要性分析第25-29页
        3.2.1 基本意义第25-26页
        3.2.2 培育大学生媒介政治素养的必要性第26-27页
        3.2.3 培育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的必要性第27页
        3.2.4 培育大学生媒介法律素养的必要性第27-29页
4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和分析第29-44页
    4.1 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的应用情况及分析第29-34页
        4.1.1 媒介使用工具多样化,大学生以移动媒介—手机为主第29-31页
        4.1.2 大学生媒介应用能力熟练,但媒介行为仍需完善与引导第31-32页
        4.1.3 大学生媒介接触时间较长,依赖化程度高第32-33页
        4.1.4 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多向,娱乐性趋向明显第33-34页
    4.2 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的辨别情况及分析第34-40页
        4.2.1 媒介资源平台丰富,大学生具备基本选择能力第34-35页
        4.2.2 大学生具有一定媒介辨别意识,但主体参与化程度不高第35-37页
        4.2.3 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总体呈中等化水平,有待提高第37-38页
        4.2.4 大学生媒介法律知识薄弱、认知模糊,亟待加强第38-39页
        4.2.5 大学生价值观包容性扩大,需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第39-40页
    4.3 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情况及分析第40-44页
        4.3.1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较为严重第40-41页
        4.3.2 大学生媒介素养认知、学习渠道单一第41-42页
        4.3.3 高校媒介素养培育工作普遍滞后,应积极展开教育及培育第42-44页
5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第44-52页
    5.1 个人层面的培育思考第44-47页
        5.1.1 引导自身树立媒介素养培育理念第44-45页
        5.1.2 提高自身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第45页
        5.1.3 促进角色“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第45-46页
        5.1.4 重视家庭教育第46-47页
    5.2 媒体层面的培育思考第47-48页
        5.2.1 规范行业准则,提高责任意识第47页
        5.2.2 利用优势引导,发挥“把关者”作用第47页
        5.2.3 推动媒体融合,促进媒介环境的健康发展第47-48页
    5.3 高校层面的培育思考第48-50页
        5.3.1 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转变第48-49页
        5.3.2 发挥网络思政作用,使课堂宣讲与活动践行形成合力第49页
        5.3.3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第49-50页
    5.4 政府层面的培育思考第50-52页
        5.4.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第50页
        5.4.2 加大媒介素养宣传力度第50-51页
        5.4.3 落实有关培育政策,构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个人简介第56-57页
附录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刍议:关于立法局限和实践局限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浅论涉案财物管理制度--以“派出所”的诉讼角色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