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3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述 | 第16-23页 |
2.1 移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16-19页 |
2.1.1 移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 | 第16-17页 |
2.1.2 移动新媒体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2.2 媒介素养的内涵、理念渊源及重要构成 | 第19-21页 |
2.2.1 媒介素养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2 媒介素养的理念渊源 | 第20页 |
2.2.3 当下媒介素养的重要构成 | 第20-21页 |
2.3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及重要内容 | 第21-23页 |
2.3.1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 第21-22页 |
2.3.2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22-23页 |
3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对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及必要性分析 | 第23-29页 |
3.1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对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1 移动新媒体的广泛性对大学生选择媒介的影响 | 第23页 |
3.1.2 移动新媒体的交互性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影响 | 第23页 |
3.1.3 移动新媒体的扁平化对大学生生产信息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4 移动新媒体的虚拟性对大学生交流信息的影响 | 第24页 |
3.1.5 移动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 第24-25页 |
3.2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意义及必要性分析 | 第25-29页 |
3.2.1 基本意义 | 第25-26页 |
3.2.2 培育大学生媒介政治素养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3.2.3 培育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的必要性 | 第27页 |
3.2.4 培育大学生媒介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4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和分析 | 第29-44页 |
4.1 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的应用情况及分析 | 第29-34页 |
4.1.1 媒介使用工具多样化,大学生以移动媒介—手机为主 | 第29-31页 |
4.1.2 大学生媒介应用能力熟练,但媒介行为仍需完善与引导 | 第31-32页 |
4.1.3 大学生媒介接触时间较长,依赖化程度高 | 第32-33页 |
4.1.4 大学生媒介使用目的多向,娱乐性趋向明显 | 第33-34页 |
4.2 大学生对移动新媒体的辨别情况及分析 | 第34-40页 |
4.2.1 媒介资源平台丰富,大学生具备基本选择能力 | 第34-35页 |
4.2.2 大学生具有一定媒介辨别意识,但主体参与化程度不高 | 第35-37页 |
4.2.3 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总体呈中等化水平,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4.2.4 大学生媒介法律知识薄弱、认知模糊,亟待加强 | 第38-39页 |
4.2.5 大学生价值观包容性扩大,需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 第39-40页 |
4.3 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情况及分析 | 第40-44页 |
4.3.1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较为严重 | 第40-41页 |
4.3.2 大学生媒介素养认知、学习渠道单一 | 第41-42页 |
4.3.3 高校媒介素养培育工作普遍滞后,应积极展开教育及培育 | 第42-44页 |
5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 | 第44-52页 |
5.1 个人层面的培育思考 | 第44-47页 |
5.1.1 引导自身树立媒介素养培育理念 | 第44-45页 |
5.1.2 提高自身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 | 第45页 |
5.1.3 促进角色“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 第45-46页 |
5.1.4 重视家庭教育 | 第46-47页 |
5.2 媒体层面的培育思考 | 第47-48页 |
5.2.1 规范行业准则,提高责任意识 | 第47页 |
5.2.2 利用优势引导,发挥“把关者”作用 | 第47页 |
5.2.3 推动媒体融合,促进媒介环境的健康发展 | 第47-48页 |
5.3 高校层面的培育思考 | 第48-50页 |
5.3.1 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转变 | 第48-49页 |
5.3.2 发挥网络思政作用,使课堂宣讲与活动践行形成合力 | 第49页 |
5.3.3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第49-50页 |
5.4 政府层面的培育思考 | 第50-52页 |
5.4.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构建 | 第50页 |
5.4.2 加大媒介素养宣传力度 | 第50-51页 |
5.4.3 落实有关培育政策,构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