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勇中医膏方调治亚健康的临证经验与证治分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1.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2.1 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 | 第13-14页 |
2.2 丰富中医膏方的理论成果 | 第14页 |
2.3 继承与发扬周师临证经验 | 第14页 |
3.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3.1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3.2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3.3 医学统计法 | 第14-15页 |
3.4 个案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膏方的中医渊源 | 第16页 |
2.中医膏方与亚健康状态 | 第16-17页 |
3.中医膏方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进展 | 第17-18页 |
3.1 中医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研究 | 第17页 |
3.2 中医膏方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效果研究 | 第17页 |
3.3 中医膏方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样本统计研究 | 第17-18页 |
4.研究展望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1.1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 第19页 |
1.2 体质学说 | 第19-20页 |
2.病因病机 | 第20页 |
3.治疗原则 | 第20-22页 |
第三部分 基本信息统计 | 第22-33页 |
1.性别统计 | 第22-23页 |
2.年龄与性别的相关性统计 | 第23页 |
3.中药统计 | 第23-28页 |
3.1 高频中药 | 第24-26页 |
3.2 常用中药 | 第26-27页 |
3.3 剂量范围 | 第27-28页 |
4.疗效评定 | 第28-33页 |
4.1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8页 |
4.2 有效率的计算 | 第28页 |
4.3 案例举隅 | 第28-33页 |
第四部分 证治分型 | 第33-43页 |
1.解释框架 | 第33-34页 |
2.分类结果 | 第34-37页 |
3.案例举隅 | 第37-43页 |
3.1 脾肾阳虚型 | 第37页 |
3.2 脾虚肝旺型 | 第37-38页 |
3.3 气血亏虚型 | 第38页 |
3.4 阴阳失调型 | 第38-39页 |
3.5 脾肺气虚型 | 第39-40页 |
3.6 脾胃虚弱型 | 第40-41页 |
3.7 肝肾亏虚型 | 第41页 |
3.8 气虚血瘀型 | 第41-43页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综述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