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

碳封存条件下多孔结构内多相流动机理与运移规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1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5页
        1.1.1 CO_2的咸水层地质封存第12-13页
        1.1.2 碳封存条件下的两相流动运移问题的特点第13-15页
        1.1.3 科学问题第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30页
        1.2.1 多孔结构内的多相流动运移研究概述第15-17页
        1.2.2 多孔结构内的多相流动问题前沿研究方法综述第17-23页
        1.2.3 碳封存条件下的超临界CO_2-水两相流动运移研究综述第23-29页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9-30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0-31页
第2章 实验与模拟研究方法介绍第31-53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孔隙尺度两相流动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第31-36页
        2.2.1 实验系统介绍第31-33页
        2.2.2 实验工质与荧光剂第33-34页
        2.2.3 微观模型的加工与制备第34-36页
    2.3 岩心尺度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第36-42页
        2.3.1 实验系统介绍第36-39页
        2.3.2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量方法第39-40页
        2.3.3 毛细压力曲线的测量方法第40-41页
        2.3.4 降压过程的压力控制方法第41页
        2.3.5 实验误差分析第41-42页
    2.4 孔隙尺度格子Boltzmann模拟方法第42-52页
        2.4.1 方法与模型介绍第42-44页
        2.4.2 模型参数的选取与标定第44-48页
        2.4.3 毛细压力曲线的孔隙尺度模拟方法第48-50页
        2.4.4 过饱和析出过程的孔隙尺度模拟方法第50-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超临界压力CO_2-水两相驱替过程的孔隙尺度研究第53-75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超临界压力CO_2-水两相驱替孔隙尺度实验研究第53-63页
        3.2.1 实验工况设计与实验过程第53-54页
        3.2.2 亲水多孔结构中的CO_2-水两相驱替实验结果第54-60页
        3.2.3 疏水多孔结构中的CO_2-水两相驱替实验结果第60-63页
    3.3 驱替过程的孔隙尺度模拟研究第63-73页
        3.3.1 驱替过程的模拟方法验证第63-67页
        3.3.2 孔隙结构对毛细压力曲线影响的孔隙尺度模拟第67-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压力变化对超临界压力CO_2-水两相运移的影响机理第75-101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降压条件下的CO_2析出与运移孔隙尺度实验第75-93页
        4.2.1 实验工况设计与实验流程第75-76页
        4.2.2 高压CO_2饱和水溶液的降压过程第76-89页
        4.2.3 含有初始CO_2相的降压过程第89-93页
    4.3 析出过程的孔隙尺度数值模拟第93-99页
        4.3.1 溶解度下降引起的析出过程模拟第93-97页
        4.3.2 析出相对毛细压力曲线的影响第97-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超临界压力CO_2运移规律的岩心尺度实验研究第101-128页
    5.1 引言第101页
    5.2 超临界压力CO_2-水的两相驱替过程岩心尺度实验研究第101-110页
        5.2.1 岩心样品及基本参数第101-102页
        5.2.2 CO_2-水两相驱替的相对渗透率测量实验第102-104页
        5.2.3 CO_2-水两相驱替的毛细压力曲线测量实验第104-106页
        5.2.4 颗粒物滞留对两相流动驱替过程的影响第106-110页
    5.3 降压条件下的CO_2析出与运移规律岩心尺度实验第110-121页
        5.3.1 岩心样品及基本参数第110-111页
        5.3.2 实验工况设计与实验流程第111-113页
        5.3.3 CO_2饱和水溶液的降压实验结果第113-116页
        5.3.4 CO_2相与水溶液共存时的降压实验结果第116-120页
        5.3.5 降压过程中的CO_2赋存状态变化及其对封存安全性影响第120-121页
    5.4 CO_2驱替水驱残余油的岩心尺度实验研究第121-126页
        5.4.1 实验系统与过程第121-122页
        5.4.2 实验工况与非均质性岩心制备第122-124页
        5.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4-126页
    5.5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8-131页
    6.1 全文总结第128-129页
    6.2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性工作第129-130页
    6.3 工作建议与展望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布鲁氏菌S2-BCSP31缺失疫苗株的构建及免疫效果初步评价
下一篇:不同基因型弓形虫多组学分析及其对小鼠肝脾代谢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