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基于EVA-BSC融合的T公司业绩评价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现实意义第15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第18-33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4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3页
        2.1.3 文献述评第23-24页
    2.2 相关理论第24-27页
        2.2.1 业绩评价概念与发展第24-25页
        2.2.2 业绩评价理论基础第25-27页
    2.3 EVA与BSC应用分析第27-31页
        2.3.1 EVA应用分析第27-29页
        2.3.2 BSC应用分析第29-31页
    2.4 EVA与BSC融合业绩评价分析第31-33页
        2.4.1 融合的可行性第31页
        2.4.2 融合的必要性第31-33页
第三章T公司业绩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3-42页
    3.1 T公司简介第33-34页
    3.2 业绩评价现状第34-37页
        3.2.1 评价方式第34-35页
        3.2.2 评价流程及内容第35-37页
    3.3 业绩评价问题分析第37-40页
        3.3.1 战略业绩评价管理不完善第37-38页
        3.3.2 管理层掌握评价主导权第38页
        3.3.3 未关注权益资本成本评价第38-39页
        3.3.4 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第39页
        3.3.5 业绩评价激励效果较弱第39-40页
        3.3.6 业绩监控机制不完善第40页
        3.3.7 未关注公司社会责任评价第40页
    3.4 EVA-BSC融合业绩评价在T公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40-42页
        3.4.1 必要性第40-41页
        3.4.2 可行性第41-42页
第四章 EVA-BSC融合业绩评价体系设计第42-62页
    4.1 战略规划第42页
    4.2 设计原则第42-43页
        4.2.1 战略指引原则第42页
        4.2.2 科学合理原则第42-43页
        4.2.3 充分沟通原则第43页
        4.2.4 客观真实性原则第43页
    4.3 T公司SWOT分析第43-47页
    4.4 战略地图绘制第47-50页
        4.4.1 战略目标分解第47-49页
        4.4.2 绘制战略地图第49-50页
    4.5 各层面指标设计第50-54页
        4.5.1 财务层面指标设计第50-51页
        4.5.2 顾客层面指标设计第51页
        4.5.3 内部运营层面指标设计第51-52页
        4.5.4 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设计第52页
        4.5.5 社会责任层面指标设计第52-54页
    4.6 各层面权重设置第54-60页
        4.6.1 权重测算方法第54-56页
        4.6.2 约束层权重设置第56页
        4.6.3 指标层权重设置第56-60页
    4.7 新体系最终设计方案第60-62页
第五章 EVA-BSC融合业绩评价实施第62-83页
    5.1 分类指标得分方法阐释第62页
    5.2 各层面评分第62-79页
        5.2.1 财务层面评分第62-73页
        5.2.2 顾客层面评分第73-74页
        5.2.3 内部运营层面评分第74-76页
        5.2.4 学习与成长层面评分第76-78页
        5.2.5 社会责任层面评分第78-79页
    5.3 实施结果评价第79-80页
    5.4 实施的保障措施第80-83页
        5.4.1 管理层融入且足够重视第80-81页
        5.4.2 组建专门团队负责运行第81页
        5.4.3 评价结果定时反馈沟通第81页
        5.4.4 信息共享,赏罚分明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6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4-86页
        6.2.1 不足之处第84-85页
        6.2.2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附录第90-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特征的铁路客流量混合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扬州市江都区市场监管机制改革探究